古代那麼多銀子,爲何現在消失的無影無蹤?考古學家給出了答案

白銀在我們的認知中是貴重的金屬,它可以是飾品,也可以是收藏品,有着自己獨特的價值。

不過白銀在古代的作用更重要,那就是作爲貨幣流通,因此,那時候白銀隨處可見。

銀子作爲金屬製品是有一定儲備量的,也不會無緣無故的消失,然而現在白銀卻很少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這又是爲何呢?

之前那麼多銀子都去了哪裡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考古學家的解釋吧!

貨幣的出現

人類的的發展經歷了很漫長的時期,在最初的時候人們都是以物換物,從而獲得自己想要的食物或物品。

那時候人們可以用一頭羊換幾隻雞鴨,然而這樣的方式很難做到公平,也不能保證相互交換的物品是等值的。

於是人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用貝殼作爲貨幣衡量物品的價值,這樣一來貿易就出現了。

人們可以拿着自己的物品換取貝殼,然後用貝殼買自己需要的東西,慢慢的形成了貿易市場。

隨後貨幣也經歷了很多改革,後來人們使用銅貝和布貝,代替了貝殼。

後來貴金屬被發現,黃金和銀子以及銅幣都可以進行貿易,不過白銀那時候最大的用途還是製作玉璽等貴重物品。

一直到南北朝之後,白銀在貿易中佔據了最主要市場,成爲了主流貨幣。

從南北朝過渡到隋唐時期,我國商業發展迅速,對外貿易也更加繁榮。數量稀少的黃金難以滿足數額較大的交易,於是白銀正式流入了市場。

白銀作爲貨幣的興衰

人們在使用過程中發現白銀有很大的優勢:雖然白銀沒有黃金貴重,但是它儲備量比較大,能滿足重大的交易。

不過最初的時候白銀的使用範圍也是有限的,大多數白銀的交易大都是上層貴族。

到了後來紙幣的發行對白銀市場有着很大的衝擊,然而同時也帶來了貨幣膨脹的後果。

當權者顯然也意識到了白銀的不可替代性,只能將紙幣再換成白銀,遏制貨幣膨脹。

明朝後期,幾乎不再發行紙幣,還將銀子進行了規範。

官方發行了銀元寶,不僅有着統一的外形,其表面還製作了特殊的紋路,可以作爲辨別真僞的標識。

銀元寶統一了重量,不用稱量就能直接交易,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不過白銀在貿易中最鼎盛的時期就要屬大清了,清朝完善了銀本位制度,使得白銀成爲唯一的交易貨幣,同時也推動了白銀的開發採集。

清朝時期市場對白銀的需求越來越大,然而當前的銀子的數量卻相對稀少,政府只能從各地調集白銀,用來製作銀錠。

政府將收集到的白銀都用來鑄造銀錠子,這時候的銀錠的質量更高,也更方便監管。

當然,白銀如此大規模的使用也就促進了開採業和冶煉業的發展,不得不說,清朝時期這方面的技術爲我國科技的進步做了很大的貢獻。

然而白銀始終是不可再生資源,大量的使用也使得我們的銀礦藏越來越少;再加上晚清時期國家懦弱,簽訂了《辛丑條約》等喪權辱國的條約,不得不賠款給列強。

此間,大量的白銀流出國門,導致中國的白銀儲備急劇減少。

如此一來,中國的經濟體系也受到了重大沖擊,爲了解決這些問題,也爲了讓我們的貴金屬不再繼續流失,國家開始進行貨幣改革。

紙幣再次登上歷史舞臺,白銀也逐漸不再擔任貨幣的角色了。

如今,白銀都去了哪裡

雖然白銀已經不再是我們的貨幣,但它在世界上貴金屬的地位不可撼動,任何時候都是珍貴的存在。

不過如今我們很少看到白銀,但是回想古代使用銀兩交易的盛況,很多人都很好奇,那麼多銀子都去了哪裡呢?

其實白銀並不是消失不見了,而是以其他方式存在於這世間,繼續發揚着它的精神。如今白銀最主要的用途就是被做成銀飾,或者有紀念品意義的珍貴工藝品。

自古以來銀子都是女子喜歡佩戴的裝飾品,現在也不例外。和昂貴的黃金相比,銀飾性價比更高,購買的人羣也很龐大。

而且銀子的光澤柔和,適合絕大多數人佩戴,因此,大量的銀子被加工成戒指、項鍊等各式各樣的首飾。

銀子在苗族、藏族等少數民族人羣中有着歷史傳承的意義,他們將其廣泛應用在頭飾、服裝中。

在這些民族中,銀飾已經不是飾品那樣簡單了,而是一種民族文化的象徵。

銀飾也極具收藏價值,古代的時候就有很多銀器,雖然沒有黃金和珠寶等值錢,但也是很好的收藏品。

一般這樣的物品都有其獨特的造型和價值,遠遠超過了白銀本身的價值。

就像我國經常會發行一些紀念鈔或者紀念幣,用來紀念建國50週年、70周建等。

還有上面刻着生肖的紀念鈔,很多都是用黃金或者白銀經過特殊的工藝製作的,發行量少但有着獨特的意義,受廣大收藏者的歡迎。

除了收藏者裝飾的作用之外,白銀在工業上也有很廣泛應用。從其本質來講,銀本身就是金屬,自然也有着金屬獨特的用途。

白銀就有很好的導電、導熱以及反射功能,因此有些電子產品就會用到它。

就像很多電子設備常見的晶體管、電阻以及電容器,都會使用白銀作爲導電體。

光學中也經常會用銀製造反射鏡等光學儀器;還有化學中銀又可以作爲特殊的催化劑使用。銀的化學穩定性較好,在使用中能保證其性能穩定。

銀子無論作爲收藏品還是工業用途,這些都只是一部分。

我國古代曾大量流行過銀元寶,幾乎是生活中最常見的物品,到現在幾乎消失不見,那麼還有很多白銀去了哪裡呢?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也想知道我國白銀的下落。事實上這些問題並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那麼我們看看考古專家們是怎麼說的呢?

考古專家認爲我國雖然曾大量開採過地下的銀礦,使得這種珍貴的金屬礦藏越來越少,但是這並不代表它們消失了。

考古工作者經常會在古代的墓葬中挖掘出大量的陪葬品,這其中就有不少銀器。

要知道白銀從古至今沒有改變過的身份就是貴金屬,也就是說它一直都是人們喜愛並收藏的物品。

在中國喪葬文化傳承了上千年,人過世之後的儀式很受重視,尤其上層社會的人死後會有大量的珍貴陪葬。

古時候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本身就會收藏一些珍稀物品,銀製品作爲貴金屬自然也不在話下。

這樣的人過世之後陪葬品豐富,有黃金珠寶,甚至還有活人陪葬。其中銀製品不像黃金那樣金貴,反而是很多人都用得起的陪葬品。

有些古墓被我們發現,其中的銀器也已經成爲了我們的文化遺產,然而,中華這片土地上沒有被發現的墓葬還有很多。

甚至於有的墓就算我們發現了也還無法挖掘,就像秦始皇陵墓至今考古界都還未攻克,那麼墓中的銀器只能繼續深埋地底。

所以,銀子並不是消失在了我們的視野中,而是它換了形式而已。

除了已經流失的白銀,我國大地上依舊有不少銀製品,有的是大家日常的飾品。

有的已經是價值斐然的珍藏品,還有爲我們提供技術支持的電子產品零件。

總結

白銀是珍貴的金屬,曾經辛苦開採、冶煉的很多銀子被製成銀器、貨幣等供人們使用。

到如今白銀貨幣已經完成了使命,但是銀子依舊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今白銀在工業和裝飾品行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依舊爲人們貢獻着自己的價值。

還有一些白銀被深埋於地下了,開採於地下,最終又迴歸地底,這何嘗不是一種對白銀資源的保護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