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本質?! 別讓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安靜離職、厭世躺平毀了職涯

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安靜離職、厭世躺平……這樣的工作觀讓很多職場人很有共鳴,漸漸形成一股風潮。然而,帆書APP創始人樊登指出,這種工作態度會讓人生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不喜歡上班、倦怠拖延、和主管關係變差、收入變低、失業……除了影響職涯,還會對人生造成嚴重損失。

圖/canva

每逢假期,常看到許多人在網路上分享各種請假攻略,盤算着如何安排休更多天。但事實上,這種方式無法真正提升假期的品質,反而會讓休假中的你感到更焦慮,你會像期待放假一樣,倒數着還剩幾天要上班。當我們把人生切割成工作和生活的時候,分別心會時時刻刻折磨着你。結果是工作時總想着海邊的吊牀,躺在吊牀上時卻又煩惱着怎麼應付難搞的客戶。

圖/canva

當然,我遇過把工作與生活分得一清二楚的工作者。這位朋友已經是非常有經驗且高階的專業經理人了,他從不抱怨工作,因爲他把工作視爲一種「必要之惡」。爲了獲得生活的享受和美好,他願意忍受工作的痛苦。想通了,就不抱怨了,可以戴着職業精神的面具來應付工作中的種種不愉快。

心理學把這種想法稱作「習得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 ,也就是經過生活的「教育」,終於學會了用無助的心態來對待難以克服的困難。大象很少試圖掙脫不牢固的鎖鏈,不是因爲力氣不足,而是因爲從小就被這條鎖鏈限制,牠已經接受現實了。

圖/canva

然而,真相併非如此。大象可以掙脫鎖鏈,我們也可以重新認識工作。分別心讓我們賦予每一個當下不同的意義,無論身體在承受什麼,我們的思想都已經開始叫苦叫累了。事實上,坐在辦公桌旁寫作和坐在咖啡館裡寫作有多大差別呢?坐在會議室開會和坐在客廳聊天又有多大差別呢?生活的真相就是換個地方行住坐臥而已,是我們自己的定義讓工作變成不得不承受的痛苦。

換個角度想一想,有沒有可能你的工作被很多人羨慕呢?尤其是那些根本沒資格獲得這份工作的人。當然,過度美化工作也是一種分別心,也加入了幻想的成分。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用真實的態度面對工作,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你當下所做的工作就是你當下人生的全部。投入其中,認真地談話、寫字、思考、行動,這幾乎就是修行的全部了。

圖/Getty Images

孟子說:「必有事焉」,就是明朝哲學家王陽明強調的在事上磨練。我們希望透過修行來強化我們的內心,但強化的內心是用來做什麼的呢?只有躲在深山安靜的茶室中才能平心靜氣,那不叫修行,那只是一種修行的姿勢而已。真正的修行,就體現在每一天的工作中。如何和顏悅色地與同事說話、如何清晰明確地安排事項、如何在別人不理解的時候坦白溝通,如何在獲得成績時不揚揚自得⋯⋯這些事沒有一件不是人生大事。

如果只是這樣號召大家熱愛工作,那就是真正的心靈雞湯了,而本書提供了許多能夠讓工作變得更親切的方法,拾階而上就能成爲一個對工作有辦法的人,有辦法才能更加心平氣和,所謂修行也就有了跨出去的第一步。

本文摘自:《工作的本質》,樊登着,採實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