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股份終止拆子北交所上市內因:不涉監管收緊,劍指光伏“週期困境”

5月30日,公元股份(002641.SZ)宣佈控股子公司浙江公元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公元新能”)已經撤回北交所上市申報材料。

“基於當前國內宏觀經濟及資本市場環境變化,綜合考慮公司業務發展情況,經與相關各方充分溝通及審慎分析後,公元新能擬終止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申請並撤回申請材料。”公元股份表示。

僅從收入規模來看,公元新能在一衆新三板企業仍較爲突出。2023年收入、歸母淨利潤分別爲9.64億元、0.49億元。

但公元新能或許早已萌生退意。今年5月16日,公元新能發佈延期回覆北交所審覈問詢的公告,預計在6月20日前遞交回復。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12日國務院發佈的“新國九條”強調要從嚴監管分拆上市,滬深分拆上市熱度有所下滑。而過去被視爲對“分拆上市”包容的北交所,同樣也存在不確定性。

公元股份不是年內上市公司終止子公司奔赴北交所上市的孤例。

5月17日,晨光生物(300138.SZ)宣佈子公司新疆晨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疆晨光”)撤回了北交所上市申請的材料。

其中,新疆晨光主要負責棉籽精深加工業務,收入已經足具規模。2021年至2023年收入分別爲23.44億元、35.22億元和37.11億元,同期歸母淨利潤分別爲0.54億元、0.84億元和1.08億元。

信風(ID:TradeWind01)向公元股份求證終止子公司北交所上市是否與當前監管從嚴審覈分拆上市有關,其予以了否認,並表示主因在於光伏行業週期問題。

“不是,我們主要原因還是現在光伏行業不是特別好,所以就暫時性撤回。”公元股份相關人士坦言。

申報材料顯示,公元新能主要產品涵蓋光伏組件、新能源節能燈具。

其中,涉及涉及單晶、多晶、P型、N型等近30個型號的光伏組件產品是主要收入來源。但受到光伏組件銷售價格下滑的影響,公元新能的收入出現略微下滑。2022年、2023年分別創收7.78億元、7.39億元,佔比在7-8成,2023年同比下滑了5.01%。

不過從目前的趨勢來看,光伏組件的價格已有所止跌。

5月22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發布太陽能級多晶硅最新成交價格顯示,N型棒狀硅、P型緻密料、N型顆粒硅的成交均價分別爲4.3萬元/噸、3.73萬元/噸、3.75萬元/噸,均是環比持平。

有公司認爲行業拐點已現。

晶科能源(688223.SH)副總裁錢晶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各環節利潤見底表明拐點將至,一季度70%以上企業虧損,說明拐點即將到來。

隨着產能出清和價格回暖預期的增強,光伏行業或許有望迎來曙光。

信風(ID:TradeWind01)也向公元股份此後是否還有推進公元新能上市的計劃,其表示“這個還是到時候要看公司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