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掛名,鄭英耀涉論文撤稿疑雲

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袁庭堯攝)

讀者向本報爆料指出,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一篇2012年刊登於SSCI期刊、談羞恥感與賺錢動機關聯性的國際論文,2013年被通訊作者當時爲副教授的邱文彬自行撤回,專門研究學術倫理的部落格「Retraction Watch(撤稿觀察)」當時深入追查發現,該文的真正問題是「數據過於完美」,恐涉及捏造研究結果,而該論文的共同作者,正是中山大學現任校長鄭英耀。中山教研所對本報表示,現兼任社科院院長的邱文彬因家庭因素不方便打攪;鄭英耀至截稿前仍未迴應。

完美數據遭質疑

2012年,國際期刊《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判斷與決策)》刊登了中山教研所副教授邱文彬論文〈Shame for money: Shame enhances the incentive value of economic(羞恥與金錢:羞恥感如何提高了經濟動力)〉,不過2013年邱文彬自行撤稿。

當時Retraction Watch發佈2篇追蹤報導〈A real shame: Psychology paper retracted when data behind problematic findings disappear(一件真正羞恥的事:被撤銷的心理學論文研究資料竟遺失)〉、〈Real problems with retracted shame and money paper revealed(「羞恥與金錢」論文被撤銷的真正問題)〉,也採訪了邱文彬本人。

邱文彬對Retraction Watch表示,撤稿是因爲有1名已離職的研究助理沒有保存問卷,所以這些資料無法複製。但有知情者告訴Retraction Watch,邱文彬刊登的版本是原先被退稿手稿的修訂版,且其研究方法令人「難以置信」;真正問題是,它太像之前幾位社會心理學家Lawrence Sanna、Dirk Smeesters和Diederik Stapel涉及學術造假的知名案例,在隨機資料裡出現太完美的數據。揭發上述外國學者造假的Uri Simonsohn,也曾質疑「羞恥與金錢」論文的數據。

撤稿爲自我修正機制

近日中山大學因涉及政治人物論文抄襲案重傷校譽,鄭英耀上月31日續任中山大學校長,在教育部交接典禮上表示對論文案「勇於承擔」。一位不願具名的國立大學教授指出,Retraction Watch在學術界頗有公信力,撤稿是學界一種自我修正的機制,是勇於負責的行爲。現在臺灣社會似乎誤以爲撤稿直接等同於「學術不端」,若學者因此都不敢撤稿,有錯不改,反而導致更大的學術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