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又貴又髒的供電品質 賴清德還要延續嗎?

爲了維持供電安全、減少碳排、降低空污,政府實應儘速促成已停轉及運轉中核電機組延役。圖/本報資料照片

開年迄今兩個月不到的時間,電價調整與電力供給持續引發企業與民衆關注。此兩項議題浮上臺面的原因有二,一是臺電營運接連兩年出現大幅虧損,估計今年仍難逃「連莊」的命運;二是預期的景氣復甦必然帶動用電成長,核三1號機卻將於7月除役。兩大難題的解方涉及未來電價與供電穩定,三個月後即將走馬上任的賴政府,尤其須謹慎斟酌,千萬不可輕忽。

首先是電價調整的壓力。

臺電1月中公佈去年的營運損益,即便政府出手補貼500億元,依然大賠1,985億元,這是繼前年高達2,272億元的虧損後,再度以驚人赤字做收。今年情況未見好轉,由於平均電價明顯低於售電成本,就算4月起電價得以如經濟部最新規劃,全面調漲電價,也只是讓臺電少虧1、200億而已。

經濟部在春節前的年終記者會,特別針對臺電虧損提出因應說明。部長王美花首先重申,臺電連續兩年的營運赤字,主因是國際燃料價格居高不下,來自再生能源的電力躉購影響不大;接着強調,今年將再度幫臺電爭取政府補貼。至於今年4月電價調整,則交由「電價費率審議會」於3月的會議討論後決定。

細究臺電連續兩年虧損的原因,確實與國際化石燃料價格飆漲有直接的關連。以去年爲例,售電成本爲每度3.95元,平均電價經兩次調漲後僅來到每度3.07元,收入明顯低於支出,加上去年總髮購電量達2,455億度,臺電出現大幅虧損便不難理解。值得特別留意的是,若以發電(非售電)成本爲比較基準,使用化石燃料的火力發電成本,在前年俄烏戰爭開打後,即已接近翻倍成長。臺電去年火力發購電量爲總髮購電量的81.9%,達2,009億度,平均發購電成本約爲每度3.64元,火電的收支相抵結果爲超支1,145億元,成了虧損的主要來源。

至於再生能源電力的躉購支出,對於臺電虧損是否真無太大影響?去年再生能源的平均躉購費率爲每度5.20元,臺電購電度數爲215億度,由於躉購費率高出平均電價甚多,也因此「貢獻」了361億元的超支金額。再生能源的躉購費用爲常態性超支,且此費用會隨日後發電量增加而上升,不可小覷。

另一方面,去年臺電所有供電來源中,發電成本最低者當屬每度1.39元的核電。核電去年發電量爲178億度,若以平均電價爲計算基準,等同讓臺電獲取300億元的售電淨利。目前停轉中的核一、二廠四部機組若能順利延役,每年可提供260億度電,估計將進一步增加437億元的售電淨利。

綜上分析,因應燃料價格居高不下之道,除降低火電佔比、抑低未來再生能源躉購費率,保有並延續成本低廉的核電,更能有效縮減臺電虧損。此外,尊重電價費率審議會議的客觀分析,合理調漲電價,達到使用者付費的公平性;避免民粹式的凍漲後,再以等同全民買單的稅收盈餘進行營收補貼。

緊接着是穩定供電的壓力。

去年底在杜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決議,將溫室氣體減排列爲2030年前的重點工作項目。遺憾的是,民進黨政府主張的非核家園政策,導致我國在減排路上,註定走得比其他國家艱難,主因是政府的能源轉型規畫中,2026年的再生能源佔比將達20%,其餘全數來自化石能源。

根據經濟部能源局本月初公佈的資料,我國去年總髮電量中(含公民營發電業與自用發電),83.1%來自火電,隸屬潔淨電力的核能與再生能源發電,僅分佔6.3%及9.5%。排碳電力中,最爲民衆詬病也是空污主要來源之一的燃煤佔比最高,達42.2%;燃氣次之,佔比爲39.6%。

當核三2號機在2025年5月除役後,原本來自核電的無碳電力,勢將無法由進展緩慢的再生能源補上。可行的權宜作法,只能啓動已除役的備用老舊排碳機組,並新增燃氣機組,以滿足用電需求。不過,若要滿足新機組的天然氣需求,新建天然氣接收站的建置進度必須同步配合,而以第三、四、五接收站的建置進度來看,未來可用以滿足緊急用電需求的,很可能皆是空污之源的燃煤機組。

更重要的是,去年適逢經濟不景氣,讓臺電幸運躲過預期的供電不足,但今年經濟復甦力道加強,用電需求勢必回升,預期今夏將出現新一波用電高峰。偏偏核三1號機必須於7月除役,屆時恐怕所有備用機組都緊急上線,也無法滿足尖峰用電需求。爲了維持供電安全、減少碳排、降低空污,政府實應儘速促成已停轉及運轉中核電機組延役。

電價合理調整與潔淨電力的穩定供應,是能源部門亟須解決的難題,時間急迫、壓力不小,新政府不能無視現行又貴又髒的供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