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國發會應儘速認定第15次景氣循環
工商社論》
國內景氣連月低迷,國發會日前公佈去年12月景氣報告,受全球經濟降溫影響,已連續兩個月亮出低迷的藍燈,顯然第15次景氣循環的高峰已過,如今已進入收縮、衰退階段。國發會即將於3月1日發佈新一期景氣燈號,連三藍已不可避免。
雖然景氣已過了高峰,但國發會卻遲未認定,在認定景氣循環這件事上,政府應該更有效率些。猶記得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發生之初,景氣急凍,任何人都明白,景氣已進入衰退期,當年經建會主委陳添枝及時研判我國第12次循環的高峰應落在2007年底,以收縮期約一年估計,谷底可望落在2008年的年底,陳主委這個及時的判斷與後來的峰、谷的認定相去不遠,但卻提早爲混沌的景氣變化理出頭緒,有安定人心的作用。
長期以來,我國一個景氣循環往往過了數年才被認定,落後這麼久才認定,幾乎已失去了政策參考價值。舉個例子,國發會自2018年初認定第14次循環谷底落在2016年2月之後,迄今已五年沒有任何消息,而這個谷底距今更已有七年之久,難道這一波景氣擴張了七年?這自然是不可能的事,如今理應邁入第15次循環了,長達五年音信杳然,政府認定景氣循環的活力,有待加強。
我們來看看其他國家認定景氣循環的速度,以日本而言,日本景氣循環系由內閣府負責,他們對循環的峰、谷有暫定(provisional determination)及認定(determination)兩次。以最近一次爲例,內閣府在2020年7月發佈新聞,迅速暫定這一波循環的高峰落在2018年10月,到了2022年7月再認定此波循環的峰、谷,循此發佈方式,可以快速掌握景現況,又不失準確。
再看美國,其景氣循環是由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進行認定,NBER於2020年6月認定近期美國景氣循環的高峰落在2020年2月,只花四個月的時間即做出判斷,快速俐落,隨後於2021年7月也認定了這一波循環的谷底落在2020年4月,相較於我們姍姍來遲的認定,NBER認定的效率同樣值得借鏡。
我國負責總體經濟指標的兩大部門爲主計總處及國發會,每次主計總處公佈GDP,被問及景氣是否已邁入復甦、擴張期,主計總處總會推稱景氣循環是由國發會認定,他們不好說,等到國發會公佈景氣燈號被詢及同樣問題時,由於景氣峰、谷尚未認定,也不好說,國發會反過來要大家關注主計總處的GDP。由於兩單位常常相互「謙讓」,加以景氣循環的認定蝸行牛步,以致我們無法及時掌握景氣的轉折點。有鑑於此,針對我國景氣循環的認定的工作,我們有以下三點建議:
第一、學習日本,峰谷先行概估:景氣循環雖如同大自然節氣循環不已,惟景氣春天有時兩年,有時三年,要觀察一段時間才明白這是真的峰、這是真的谷,然後才能確認目前在擴張期或收縮期。然而,與其小心翼翼的求證,直等到於峰、谷發生日的兩、三年後才認定,不如先行於一年內概估,然後公佈暫定的峰、谷,如同日本內閣府一樣,如此可以讓各界明白當前處境,也有助於政府施政參考。至於較完整的觀察與基準循環數列的認定,則可於日後公佈,如此即可兼顧時效性及準確性。
第二、由國發會與主計總處共同認定:國發會雖是景氣報告發布單位,然而總體經濟資料最深入的還是主計總處,對於景氣的解釋,長期以來兩單位既彼此「謙讓」,不如讓兩單位共組景氣循環研究小組,一起認定景氣循環,在主計總處加入後,或可加快景氣循環的認定。
第三、定期公佈循環認定的工作概況:國發會官網上最近一期的循環認定仍停在2018年初所發佈的新聞稿,距今已有五年之久,我們相信這五年景氣循環認定工作持續在做,但在官網上這卻是空白的五年,不知者還以爲政府沒在做事,未來有必要每半年發佈一次循環認定的工作概況,以讓外界對景氣循環有正確的理解。
19世紀法國學者朱格勒(C.Juglar)發現爲期十年的景氣循環,英國人基欽(J.Kitchin)實證存在一個40個月的循環,康德拉季耶夫(Kondratieff)更提出了60年的循環,景氣循環一直是教科書上的重要篇章,若只是把景氣循環當學術研究,現行國發會姍姍來遲的認定方式尚無大礙,然而,景氣循環除了學術研究,更是判定景氣轉折點的重要依據,因此時效性是不可少的,現行這種缺乏時效性的認定步調,必須通盤檢討,徹底改一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