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社評丨“指豚爲魚”背後是環境治理理念“跑偏”

【工人日報社評】

原標題:“指豚爲魚”背後是環境治理理念“跑偏”

工人日報-中工網評論員 韓韞超

那些上不了檯面的小心思、小動作,很可能會成爲相關地方的負面標籤,損害地方形象和職能部門的公信力。公衆期待能有更嚴格的追責問責機制,讓相關責任人切實挨板子、真肉疼,更好發揮環保督察制度的監督、震懾作用。

據5月18日《新京報》報道,第三輪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近日集中通報一批典型案例,包括江西省鄱陽湖保護修復不力,生態環境問題多發。督察組成員今年3月底暗查時發現,江西九江某碼頭建設工程違規進行疏浚作業,疏浚船隻兩次發生漏油事故,建設單位未採取應急處置措施,放任油污污染周邊湖面。督察組在現場暗訪時看到一頭小江豚正在一片油污中掙扎,當地有關部門工作人員說“絕對不可能是江豚!它只是條大青魚”,後又辯解“是黑魚或者水獺”,經督察人員反覆說明,該工作人員才承認這是一隻小江豚,說“這只是小概率事件”。

作爲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亞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江豚被稱作長江生態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貓”,而鄱陽湖被譽爲長江江豚“最後的堡壘”。新聞中某碼頭建設現場距鄱陽湖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僅2.7公里,按照該省農業農村廳關於該項目的環評報告,工程水下施工應避開3月至6月魚類繁殖期。建設單位違規作業在先,還放任油污污染湖面,暴露出重點水域禁捕要求落實不到位、江豚保護不力問題。督察組在督察中發現,鄱陽湖區仍然存在大量人爲建造的矮小圍堤,同時還有盜魚團伙用拉網、電魚等方式非法捕撈江豚,督察人員想用無人機拍照時,遭到盜魚者的阻撓、威脅。

拒不承認、當面狡辯、阻撓威脅……近年來,在接受環保督察和後續整改的過程中,一些地方頻頻上演類似“戲碼”——事前爲接受督察的區域和項目“整容”“化妝”,事中則遮遮掩掩、敷衍搪塞,甚至直接關門、封路,事後則玩起消極整改、虛假整改的套路。總結起來,就是能躲就躲、能騙則騙,忽悠不成便恐嚇威脅,再不濟就裝傻充愣。相關行爲主體不僅有涉事企業及相關人員,甚至有當地環保部門及人員。

破壞、污染生態環境行爲的背後,是力圖瞞天過海的僥倖心理、畸形心態,是地方發展思維、環境治理理念的扭曲。如果任由這種狀況發展下去,不僅會干擾環境治理的進展,還可能滋生“劣幣驅逐良幣”的不良效應,恐將形成“環境治理不拼作爲拼‘情商’”的惡性循環。長此以往,甚至會腐蝕一方的政治生態。

頂風作案、當面狡辯,不撞南牆不回頭……一些地方對抗環保督察的類似“努力”,如果能用在直面問題、認真整改上,將會是另一番景象。說到底,還是沒擺正“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關係,不明白靠造假、撒謊、抵賴,某些投機行爲即便一時得逞,也將後患無窮——一個謊不得不靠無數個謊去圓;窟窿小的時候視而不見,等到小窟窿變成大漏洞,最終釀成大禍,則悔之晚矣。

被稱爲“史上最大規模”的環保督察曝光了一系列典型案例,其意義重大。那些上不了檯面的小心思、小動作,很可能會成爲相關地方的負面標籤,損害地方形象和職能部門的公信力。公衆期待能有更嚴格的追責問責機制,讓相關責任人切實挨板子、真肉疼,更好發揮環保督察制度的監督、震懾作用。

“以聞過則喜的態度誠懇接受、照單全收,不講條件、不找藉口、不打折扣,進一步細化實化整改方案,動真碰硬推進整改”,在這批集中通報中,浙江省也被曝光了典型案例,上面的話是該省省長5月17日赴現場調研督導整改工作時的表態,這也應成爲各地迎接環保督察的正確姿勢,成爲生態環境治理領域的共識。

從這個意義上說,作爲“啄木鳥”的環保督察工作,其現實意義不僅是發現、糾治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爲,更要揪出一些地方、部門及人員根深蒂固的“跑偏”的理念。爲生態環境保護掃清理念上的障礙,相關工作才能更順利地推進,取得更加令人滿意的成效。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