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大逃殺:萬家基金黃海“鹹魚翻身”

鋒靂 時浩

近日,中基協披露了公募基金市場最新數據,截至2022年1月底,公募基金規模再創新高,資產淨值總規模合計達到25.87萬億元,較去2021年12月末25.62萬億元環比增長1.22%,9428只基金數量與去年末相比也增長140只。

分基金類型來看,2022年1月債券基金、貨幣基金規模相比此前有所上升,其中債券基金延續了2021年四季度的高增長態勢,年內基金份額由去年末3.56萬億份增至1月底的3.81萬億份,淨值規模從4.1萬億元增至4.4萬億元,環比增幅達到7.13%,貨幣基金份額與去年末相比則增長5758億份,在份額達到10.03萬億份的同時規模增至10.04億元。

相對應的,股票型和混合基金則在份額分別增長708億份、1000億份背景下,淨值較去年末下跌至2.40萬億、5.67萬億水平,造成該現象的根源在於主動權益基金的收益拖累,體現業績表現方面,今年前2個月股票基金、混合基金整體分別下跌7.6%、6.56%,而債券基金當期回報則微微下滑0.01%。

回報超過5%基金屈指可數

剔除被動跟隨的指數型、貨幣型、以海外資產爲主的QDII和商品型基金,僅考慮國內主動權益及固收基金,2022年前2個月僅有10只基金(A/C類分別計算)實現超過10%的正向收益,且規模均是在10億元以下的小型基金,將回報放寬至5%,相關產品數量也不過40餘隻。

具體業績表現來看,許健、黃子寒二人共同運作的中信建投桂企債A、C以超過17%的年內回報成爲全市場表現最好的基金產品,不過,該基金自2020年6月設立起累計回報剛剛超過20%,其漲幅絕大部分來源於在1月20日當天的快速增長,當日基金累計淨值由此前交易日的1.04暴增至1.24水平,從兩款產品持倉來看,其持有的產品基本以國債爲主,因此,造成該現象的原因並非源於基金持倉漲跌,更有可能是發生大額贖回所致。

除去中信建投桂企債A、C,年內1-2月萬家基金、前海開源是業內唯二兩家擁有收益超過10%產品的公募基金。其中萬家基金黃海、前海開源吳國清分別有3、4款產品上榜。首先看黃海管理的基金,作爲萬家基金副總經理兼投資總監,黃海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此前曾於中銀萬國研究所、華寶信託投資公司、中銀國際證券資產管理部等擔任研究員級投資經理等職,在2020年9月加入萬家後,接手運營萬家精選混合、萬家新利靈活配置混合、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混合三款產品(當前合計規模9.05億元)。

過往經歷來看,黃海的投資成績並不算好,多數時間處於被套狀態。數據顯示,即使算上年內業績增長,截止2022年3月1日,黃海管理的萬家精選混合、萬家新利靈活配置混合、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混合任職回報也分別只有1.54%、1.92%、-5.48%,同類排名882/1289、1646/2026、1860/2026。以單季表現相對最好的萬家精選混合爲參考,該產品自黃海接手後僅在2021年第一、第三季度跑贏市場,其餘時間均呈現虧損狀態,且低於同類平均回報至少10個百分點。此外,在黃海在2020.09-2021.10運作的另一款產品萬家瑞興,任期更是達到了23.78%的整體虧損。

投資風格上,黃海奉行復制策略,且持股集中,前十大重倉股比例超過70%。具體持倉方面,黃海投資集中在地產和能源領域,其中對地產股偏愛尤其明顯。以其當前管理規模最大萬家精選混合爲參考,僅在2021年4季度,該產品前十大重倉股中的金地集團、保利發展、招商蛇口、萬科A、金科股份、新城控股六家房企合計規模佔淨資產比重已達55.32%,而該比重已經是2021年以來的相對低點。

在萬家精選混合的最新募資說明書中,產品提及該基金將選取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清晰的發展戰略、優秀的管理團隊、穩健、透明的財務狀況、在成本控制、技術、市場、資源、政策環境等經營層面上具有一方面或多方面競爭優勢的上市公司,可這隻堪比地產ETF的公募產品卻似乎並沒有做到。僅以其持有的金科股份爲例,2021年6月公司實控人黃紅雲因拖欠前妻3.72億元分手費成被執行人;2021全年,該公司的合同總銷售額同比下降14%;今年2月,金科商票逾期拒付,重慶兩江新區金科地產總部大樓被砸,此外公司還有拖欠供應商、工程款、同時強制員工購買內部理財等負面消息被曝。

穆迪方面預測,在未來12-18個月內,因合同銷售疲軟導致收入確認預期下降,金科股份收入/調整後債務之比將從截至2021年6月前12個月的87%降至75%左右,與此同時,由於土地成本的增加和主要市場實行限價政策,其利潤空間將受到壓力,其EBIT/利息覆蓋率之比將從同期的2.5倍降至2.2 -2.3倍左右。

其實,早在黃海接手前該三款產品已經重倉持有地產股票,黃海接任後不過是進一步強化了其地產投資風格,從萬家基金內部看,公司權益部門賭賽道風格已成趨勢,除黃海外,黃興亮、高源、劉洋等基金經理分別重倉持有半導體、農業、消費等行業資產,鑑於過去兩年醫藥、光伏等賽道興起,依靠單一賽道重倉獲得超額收益似乎成爲了部分基金經理的出名之路,但除了黃海,其他人似乎並沒有那麼幸運,黃興亮管理管理的萬家行業優選混合(138.99億規模)近6個月虧損20.01%,高源近一年整體虧損也超過業內均值5個百分點。

萬家另一位上榜的基金經理則是操作型選手。過往業績來看,章恆管理過的基金產品並不多,期限也不算長,收益表現卻處於業內上游。以其當前管理萬家頤和靈活配置混合來看,2020年末、2021年2季度兩個報告期,該產品換手率分別達到980.32%、775.61%,而2021年,四個季度該產品前十大重倉股比重在4-7成大幅波動,依靠大量的擇時操作,章恆獲得了超額收益,在持倉集中在傳能能源和地產股背景下,過去一年該產品階段漲幅18.33%,位於行業前1/3水準。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短線式交易只能在基金規模較小時實現,隨着資產規模增長,市場對其產品的收益預期有了更高要求,如何選擇優質行業的潛力公司將成爲重中之重。

相比於萬家的兩位基金經理,前海開源的吳國清則要正常許多。過往業績上其2016年10月運作的前海開源滬港深核心資源混合A、C自任職起累計回報均超200%,且換手率也維持在行業平均水平的2倍左右,即使在2021年6月接手前海開源金銀珠寶混合,在市場表現不佳情況下,吳國清也在三四季度實現了基本不虧。

吳國清注重集中持倉獲得超額收益,前十大重倉股比重長期維持在8成水平,投資領域上,吳國清2019年起長期重倉珠寶金銀等貴金屬行業,2022年2月以來,伴隨宏觀行情風險,市場避險情緒走高,進而推升了相關資源價格,體現在產品收益上,前海開源滬港深核心資源混合1月28日起至2月末,累計淨值漲幅超過16%。

50億以上基金基本全軍覆沒

如果說規模較小是基金產品獲得高彈性的重要因素,將條件限制在資產規模超過50億以上,僅看更能體現長期投資能力的產品,2022年主動權益市場,目前只有丘棟榮管理的中庚價值品質一年持有期混合表現說得上合格,其實,若以該條件爲限,在前兩個月所有收益爲正的基金中,也僅有丘棟榮一款偏股類基金上榜。

丘棟榮是中庚基金當之無愧的頭牌,在公司當前在管的245億資產中,僅丘棟榮一人便持有174.億資金體量,佔據全部份額70%以上。

投資理念方面,丘棟榮是典型的價值投資者,不過,不同於曹名長的買絕對低估值股票,丘棟榮在投資中更注重風險定價,只要風險收益比足夠高,他也會選擇估值較高、或市場認爲的垃圾小盤股。用他自身的理論來說,很多公司出現不好的情況,可能會虧錢,但要弄清楚這個風險是不是應該由自身來承擔,在不確定性下,如果隱含回報率有吸引力,這個風險則可以承擔,即使公司本身存在虧損甚至破產風險,但隱含回報率只要足夠高,風險應該冒,尤其是、恰恰是垃圾資產的“不好的地方”,導致它更可能被市場錯誤定價,隱含的風險補償可能更高。

丘棟榮並不是一味的小盤股投機者,在2018年入職中庚基金以前,其管理的首隻基金匯豐晉信大盤股票A於2014.09-2018.04累計漲幅200%,管理期間同類排名市場第一。在兼顧成長與投資前提下,依靠分散投資(前十大重倉股始終低於50%),部分股票的超額增長回報,丘棟榮任期管理的所有產品均實現了正向回報,同中歐基金的王牌基金經理周蔚文、曹名長處於同一水平。

與丘棟榮的高光表現比較,全市場有多達111餘款50億級別以上基金在2022年前兩個月虧超10個百分點。整體表現來看,曲揚管理的前海開源優質企業6個月持有混合A成爲該類基金中虧損幅度最高的產品,這款2021年初才募資發售的基金,年內回撤17.07%,全市場排名2847/2871,而在成立起一年多的時間內,除了第一個月,再也從沒有讓投資人賺過一分錢,盈利能力弱於同類均值,虧錢能力處於業內倒數水平,發售至今累計虧損已近30個百分點。

作爲虧損排名第二的產品,前海開源滬港深優勢精選混合A曾是曲揚的成名作,投資風格方面,早期的曲揚同章恆頗有相似之處,作爲無視估值高度集中、大倉位換手的賭博型基金經理,曲揚曾在2018年創下單季清倉抄底黃金、證券, 並於次年一季度全部賣出的賭博式操作,從結果上,當年一季度證券短期漲幅高達50%,而在2020年,曲揚再度重倉醫藥、白酒,讓其賺的盆滿鉢滿。隨着過去幾年連續投資成功,前海開源滬港深優勢精選混合A資產規模由2019年末7億元份額最高達到173億,相比2020年初增長25倍。然而,規模快速增長後曲揚一改投資風格,持倉全部專向大盤股,面對市場的結構化行情和規模過大無法實現靈活操作,曲揚掌管的所有產品業績2021年起全線飄綠。

忽略個別基金經理投資風格轉變影響,從板塊整體虧損程度來看,醫藥、軍工主題基金佔據了排名的絕大部分,即使在市值較小的產品中,這一趨勢也未曾改變。簡單將基金淨值回撤歸咎於行業表現不佳顯然並不全面,同賽道不同基金經理在相近條件下風控回撤比重也不近相同,以醫藥爲例簡而言之,對於看中成長性的基金經理來說,在面對此前疫情帶來的估值增長時,注重擇時的基金經理通常會選擇在股票上漲超過現階段價值時選擇賣出,在規避風險的同時往往也會錯失股票行情高點,而對於成長型基金經理來說其偏重於企業的未來價值,因而以葛蘭爲首的基金經理們往往會選擇用時間消化短期估值過高的影響,但這也意味着買入時點靠後的持有者要面臨較長時間的淨值回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