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話中國經濟新機遇|專訪:中國是製造中心更是創新引擎——訪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斯特凡·哈通

新華社德國漢諾威4月3日電 專訪:中國是製造中心更是創新引擎——訪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斯特凡·哈通

新華社記者李函林 邰思聰

“今天的中國,不僅是製造中心,更是全球創新引擎。” 德國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斯特凡·哈通日前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在全球產業變革浪潮中,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動智能製造、數字化轉型和綠色技術創新,這不僅將重塑本土產業格局,也爲全球工業變革提供新動力。

在哈通看來,中國在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工業智能化等領域展現出強勁發展勢頭。“我們看到中國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不斷突破,產業升級速度超出預期。對於像博世這樣的企業而言,中國市場不只是銷售增長點,更是技術研發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源。”

2024年,博世在華銷售額達到1428億元人民幣,同時不斷加大在華投資力度。哈通介紹,2024年,博世在蘇州建成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及自動駕駛研發製造基地,其合資公司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在太倉投產三期工廠,博世還在南昌與本土企業合作建設商用車電驅動系統生產基地。

通過這些關鍵佈局,博世不僅加快了在中國市場的技術落地,也進一步與本土產業鏈融合。“我們始終堅信,本地化創新是保持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哈通表示,博世已與中國整車製造商建立緊密合作關係,提供從智能駕駛、電氣化動力總成到車載中央計算機等全方位解決方案。許多前沿技術都是在中國市場率先開發並落地應用。這些經驗不僅助力博世在中國發展,也幫助博世更快響應全球市場需求。

在本屆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博世重點展示了氫能技術。哈通表示,中國在這一領域潛力巨大,不僅是氫能技術的重要應用市場,更是關鍵研發和生產中心。

當前,全球貿易不確定性加劇,給製造業帶來新的挑戰。哈通表示,博世始終支持自由公平貿易,過多的貿易壁壘不僅會增加企業運營成本,還可能阻礙全球創新合作。“如果各國之間不斷加徵關稅,全球供應鏈將變得更加複雜,這可能會給整個行業的長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面對不斷變化的貿易環境,博世在全球主要市場建立了完整的生產和研發體系,以確保供應鏈穩定和市場適應能力。哈通強調,全球協作對技術進步至關重要。“在一些關鍵技術領域,不同市場之間的合作可以加速創新應用落地。如果全球市場被過度割裂,可能會影響技術推廣速度,並延緩全球產業升級步伐。”

展望未來,哈通認爲,技術創新的最大推動力來自全球合作,而非單一市場的封閉發展。中國在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所付出的努力,爲全球企業帶來更多機遇。“我們期待與更多中國本土企業深化合作,共同推動智能製造、新能源汽車和數字化產業的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