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護帶來共贏

流經雲貴川三省赤水河長約436公里,這在江河奔流的大西南算不上大河,但它的地位卻相當“顯赫”:它是紅軍“四渡赤水”的“英雄河”,也是出產世界知名醬香白酒的“美酒河”,更是長江一級支流中唯一未建水壩的“生態河”,是長江流域重要的生態屏障。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指引下,雲貴川三省建立起了合作共治責任共擔、效益共享的流域保護和治理長效機制,有力推進了赤水河流域生態保護,赤水河水質發生了根本性好轉,幹流穩定達到Ⅱ類水質,徑流斷面水質優良率100%,魚類達到149種,實現了三省社會、經濟、生態的共贏。

橫向合作賦動能

雲南省威信縣是赤水河上游重要的水源地,沿河的生豬養殖曾是這裡的傳統產業,同時也對赤水河水質產生了較大影響。2019年7月,縣財政給農戶發放補貼,將生豬集中起來由環評優良的公司代養,有效減少了污染。在赤水河畔的雙河村,僅僅半年時間這種模式就給村集體帶來78萬元收入,貧困戶戶均分紅2196元。而這些補貼資金,很大一部分來自赤水河流域跨省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早在2013年,赤水河流域就探索建立跨省生態補償機制,但因爲缺乏權威依據,上下游難以在補償原則、補償標準、實施目標、分配考覈等關鍵問題上達成共識,赤水河生態補償工作一度停滯。

2018年,國家出臺了《中央財政促進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修復獎勵政策實施方案》。貴州省抓住政策契機,積極協調,促成了雲貴川三省共同出資2億元設立赤水河流域水環境橫向補償資金,規定只要省際入境水質達到Ⅱ類標準即可獲得補償。2019年,貴州省和四川省各出資2000萬元補償上游的雲南省,基本解決了上下游投入和收益不對等問題。

四川省還在《赤水河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的基礎上,出臺了《四川省赤水河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實施方案》,確定了省、市、縣三級共同籌集資金,市、縣兩級享受資金分配權,共同承擔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機制,沿赤縣市既能獲得生態補貼,又要承擔水質不達標的連帶責任,激活了流域各方參與環保治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生態補償調結構

2017年1月,赤水河啓動全流域禁漁,10年內禁止一切捕撈行爲。面對既要生態美也要百姓福的必答題,位於赤水河中游的貴州省仁懷市拿出大量資金,積極引導“靠水吃水”的羣衆“上岸”。他們大力發展火龍果烏骨雞、金釵石斛等特色產業,形成了農酒旅一體化的綠色產業羣,今年前10個月該市旅遊綜合收入就超過百億元。

依託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契機,雲貴川沿赤各地強化產業轉型,流域生態經濟效益顯著。在四川,古藺敘永等縣市大力發展精品果業、綠色蔬菜業、特色經作業等八大特色農業產業,打造肉牛產業園、肉牛綜合體等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示範園區10個,叫響了“合江荔枝”“合江真龍柚”“赤水河甜橙”“古藺麻辣雞”等區域品牌。藉助生態補償,敘永縣投資2450萬元,開發了“雞鳴三省石廂子會議舊址”等紅色旅遊項目;合江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文旅扶貧”,打造堯壩驛產業綜合體,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5億元。

貴州省仁懷市曾經有3000多家酒廠,大多數是排放超標的小作坊。該市採取進酒廠、進河堤、進農戶的方式,摸清污水口,整治污染源,堅決關停了90%的釀酒企業

赤水河水質的持續改善,爲茅臺郎酒等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在獲益的同時,各企業也積極參與生態建設,走綠色發展的路子。茅臺集團投資4.3億元進行冷卻水循環利用改造,每年減少用水315萬噸;對生產廢水處理設施進行提質增效改造,限制燃油機動車的通行。

聯防共治強監督

今年3月,貴州省仁懷市合馬鎮的羣衆反映川黔交界的天生橋水庫周圍污染現象嚴重。該市法院在第一時間對接四川省古藺縣法院聯合行動,僅用一個月時間水庫環境污染問題就得到了有效解決。從2019年起,仁懷市人民法院就與四川古藺縣人民法院建立了跨省生態環境保護司法協作機制,搭建信息資源互通平臺,有效打破流域內各自爲政的壁壘,形成了流域內審執一體化、共護一江清水的格局。

據瞭解,雲貴川三省建立了赤水河流域上下游環保聯防聯治機制,三省積極協作,推動一大批環境問題得到有效整改。2019年9月,四川瀘州和貴州遵義的生態環境部門執法人員分三組對赤水市、仁懷市、習水縣開展聯合執法檢查。2019年10月,四川省生態環境廳、貴州省生態環境廳共同簽訂了《突發環境事件聯防聯控合作協議》,建立了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聯動工作長效協作機制、突發環境事件聯合防控預警機制、跨省突發環境事件聯合應對機制、跨省突發環境事件協同後期處置機制等四項機制。

不僅省級層面,市級協作也日益深入。自2019年8月以來,貴州省遵義市畢節市不斷加強執法合作。截至目前,共立案查處253件涉及赤水河流域環保的行政處罰案件罰款2965.37萬元,實施查封扣押、限產停產、移送公安機關行政拘留案件等33件;涉及森林保護的行政處罰案件450件,行政罰款994.3萬元。(本報記者 呂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