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過於求 全球糧價指數連跌12個月

3月FAO糧食價格指數,從2月的平均129.7點滑落至126.9點,跌幅2.1%,來到2021年7月來新低水位。

該指數相較去年3月攀抵的歷史峰點下滑20.5%,去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導致物價飆漲。

最新糧價指數反映出,糧價長期下跌的趨勢還在持續,有助減輕全球通膨壓力,紓解飢餓與糧食安全疑慮。

FAO將全球糧價走跌歸納出幾個原因,包括供給充沛、進口需求趨緩、允許烏克蘭穀物經黑海安全出口的協議獲得展延。

FAO表示,3月糧價指數續跌,主要是穀物、植物油和乳製品降價,抵消糖及肉類價格的漲勢。

FAO首席經濟學家託雷羅(Maximo Torero)聲明指出,「儘管糧價呈現全球性下跌,但在國內市場仍處於高檔且持續上漲,爲糧食安全憑添挑戰。」

拖雷羅提到,糧食淨進口的開發中國家更是首當其衝,這些國家的貨幣兌美元和歐元貶值,負債不斷膨漲,更讓情況雪上加霜。

3月FAO穀物價格指數月跌5.6%,小麥價格慘摔7.1%,玉米挫低4.6%,稻米下跌3.2%。植物油價格指數跌3%,與去年3月的價位相比大跌47.7%;乳製品價格指數微跌0.8%。

反觀上月糖價指數揚升1.5%,創2016年10月來新高,系憂心印度、泰國、中國等主要產地可能減產所致。肉類價格指數上揚0.8%。

FAO在另一份穀物供需報告,將今年全球小麥產量預估,從2月報告的7.84億噸上調到7.86億噸,雖比去年產量少了1.3%,仍是有史以來第二高。FAO並將2022年全球穀物產量預測上修爲27.77億噸,僅比前一年降1.2%。

FAO表示,「預料亞洲的小麥播種面積幾近創紀錄,北非及南歐則受乾旱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