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中風後寫不出程式 醫:腦傷患者過半有這後遺症

光田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楊鈞百進行演講。(光田醫院提供/陳淑娥臺中傳真)

臺灣科技醫療展,光田醫院現場提供腦部迴路測試。(光田醫院提供/陳淑娥臺中傳真)

在臺灣每年有超過50萬腦部損傷患者,一名工程師因中風而損傷腦部,經治療後,雖恢復日常生活能力,卻再也寫不出程式。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內科醫師王馨範表示,經歷腦傷患者,近半有憂鬱的後遺症,呼籲民衆應重視腦傷預後問題。

王馨範指出,腦傷患者的痛苦,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該名患工程師者在受傷後,無法再回到職場,整個人生掉進谷底,而醫療體系卻再難對這些患者提供協助,常常造成很多的悲劇。美國有統計,經歷腦傷的患者,近半數都有憂鬱的後遺症,更是自殺的高危險羣。

王馨範呼籲民衆重視腦傷的預後問題,尤其腦傷後遺症,常引起家庭成員的不諒解,卻忽略患者更需要親友在情感上的同理與支持;她提醒家有腦傷患者的親友,「即使他們傷好了,不代表就沒事了」。

神經內科主任楊鈞百表示,腦傷患者更需要以全人思維來進行了解,尤其腦傷患者的症狀程度不一,要針對患者面臨的實際困境對症治療,除了藥物外更重視非藥物的治療;此外針對腦傷的復健,未來將採一條龍的服務方式,爲患者擬定治療計劃,整合院內的各項醫療資源,提升患者就醫的便利性。

楊鈞百舉例,假使中風患者在取栓手術後,有活力低落、情緒不佳的問題,就能使用靜脈雷射可針對細胞修復與活化,再搭配經顱磁刺激(rTMS)活化腦神經迴路,改善情緒,讓患者「有體力」、「有心情」後,再面對接下來的體能訓練與復健,讓他們儘速回覆日常生活能力。

光田綜合醫院於2023臺灣科技醫療展,即日起在臺北南港展覽館展出「智慧醫療 全人健康」,其中特別設置「腦健康全方位醫療」,提醒民衆重視腦傷後遺症,以及後續的腦部復健醫療,展期至3日止,歡迎有興趣的民衆前往參觀。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1925或張老師專線: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