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開發常遇遺址 鄭文燦:建桃園版數位資料庫

桃園市文化局出版「當開發遇到遺址說明手冊」,以童趣圖畫搭配文字,完整說明考古遺址相關概念、辦法與程序,讓城市建設涵蓋文化資產面向。(蔡依珍攝)

桃園正處於建設高峰期,重大工程不時遇到考古遺址、影響工程進度,像是捷運綠線就因G07站發現清代鐵道遺構而停擺,市長鄭文燦24日要求所有重大建設開發前要預先遺址調查、規畫迴避方案,也要求文化局建立數位資料庫,期盼城市開發與文化遺址能創造雙贏。

「城市建設要有文資面向!」鄭文燦說,爲了保留土地蘊含的考古遺址,所有建設在開發準備階段,必須提前瞭解及調查是否涉及考古遺址,預設地底下有文物資產,「一旦遇到遺址,備用方案就要上場」,優先採用「變更施工方式或工程配置」方案,要提取就要現地或易地保存,並送文資委員會審議,若考古遺址位於私人土地,也要兼顧私權妥善處理。

鄭文燦說,桃園目前列管的考古遺址有127處,文化局除出版「當開發遇到遺址說明手冊:拆解考古遺址14題」,以童趣的圖畫搭配文字,完整說明考古遺址相關概念、辦法與程序,提高開發前應有的基本認知,明年也將建置「桃園市開發行爲涉及有形文化資產查詢系統」,讓所有工程單位在開發前可預先調查並規畫迴避方案。

鄭文燦強調考古遺址是桃園的發展記憶,是非常好的文化教育,像是橫山書法藝術館的大園尖山考古展示館,是桃園首座考古遺址展示館及教育場所,明年6月會在大園國中掛牌設立籌備處,待桃園航空城開發計劃完成後興建「大園考古遺址博物館」。

文化局副局長王麗娟說,當代保存考古遺址的核心理念爲「現地保存」,若工程單位開發過程發現考古遺址,以「變更施工方式或工程配置」爲最佳處理措施,其次纔是「施工監看」、「搶救發掘」及「試掘後研擬相關方案」。

王麗娟說,推動考古遺址保存,首重事前防範與預先告知,現任何工程在向建築管理處申請建照階段,就列爲應辦查詢項目,後續也由具考古背景與實務經驗的文化局同仁,提供個案諮詢,並提送考古遺址審議會審議,達到「數位效率」與「兼顧私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