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中國汽車製造商出現在海外車展上,但如何賣好車還是個難題

當地時間2月26日,時隔四年重新迴歸瑞士本土的日內瓦車展將低調開幕。這一曾被譽爲世界汽車“風向標”的車展今年僅吸引了20餘家參展商,而中國汽車公司成爲此次車展上爲數不多的亮點。

比亞迪沒有錯過此次在歐洲擴大宣傳的機會。本屆日內瓦車展將亮相仰望 U8、方程豹豹 5等高端車型。此前比亞迪已經在歐洲推出元 PLUS、海豹和海豚等中低端車型。

上汽集團選擇MG和智己兩大品牌參展,展示包括智己L6和MG 3 HEV兩款全球首發車型在內的10款新車。這是智己首次參加海外車展,也代表其邁出了國際業務的第一步。

上汽國際副總經理趙愛民接受界面新聞等媒體採訪時表示,內部近一年的時間在討論MG和智己在海外如何共同發展的問題,決定利用MG積累的當地品牌和渠道網絡優勢,推動智己海外業務開拓。

考慮到MG面向大衆市場,而智己定位高端,上汽集團將從MG現有經銷商體系中,挑選優質經銷商進行渠道建設,以及具備豪華品牌運營經驗的團隊負責銷售。

在海外市場,智己並不一定將作爲獨立品牌運作。趙愛民認爲,可以根據市場需要,將智己作爲MG的高端產品線發展,核心宗旨是儘可能提升銷量。

從現實角度考慮,一家全新電動車品牌從無到有建立認知,需要數年的時間積累和沉澱,也需要大量投資鋪墊。藉助MG多年積累的品牌影響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海外消費者對智己的陌生程度。

汽車諮詢公司Automobility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Bill Russo告訴界面新聞,外國消費者對中國本土品牌的認知度不高,說服他們相信中國品牌比說服中國消費者要難得多。

中國汽車製造商正在積極地向海外拓展獲取銷量增長,尤其是新能源汽車消費能力較強的歐洲地區。但將車型引入只是出海的第一步,怎麼在當地賣好車是更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品牌影響力式微的背景下,中國汽車公司的長處在於產品、製造規模和價格,但是成本優勢正在被追平。

趙愛民提到,MG 4在歐洲市場最初定價在3萬歐元之時,同類競品ID.3和特斯拉 Model 3的價格在4.5萬歐元以上。但隨着特斯拉在海外同樣掀起“價格戰”,MG主銷車型價格和特斯拉Model 3僅相差約1000歐元。

“價格戰一打,利潤就大幅度地削減,但是除了跟進沒有辦法,最後看誰先被淘汰。”上汽德國公司總經理袁映琛向界面新聞表示,在德國銷售外國車,就像德國人制作瓷器要賣到江西景德鎮一樣的困難,最終能夠在當地立足,依靠的仍是過硬產品實力。

智能化被外界視作中國新能源汽車獨到的產品優勢,但一方面歐美主流市場消費者對於智能化功能還需經歷市場培育過程,同時智能化功能要經過本土適配才能發揮最大效能。

另一隱藏挑戰是,進入海外市場的車型同樣需要接入本地生態系統,尤其是谷歌等大廠。趙愛民透露,谷歌會根據品牌的知名度和銷售體量,纔會決定是否合作,這對於剛剛進入新市場的中國品牌而言很難掌握話語權。

在地緣政治錯綜複雜等背景下,趙愛民告訴界面新聞,中國汽車品牌出海到最大困難其實是團隊國際化能力問題,需要中外團隊不斷磨合調整。

上汽中東公司曾在六七年時間裡頻繁更換負責人,主要原因在於國內派駐總經理不瞭解當地市場,而招募當地的職業經理人,又無法適應中國文化。

“最大的挑戰,我認爲就是選擇好的CEO在海外開拓精耕我們的市場。 ”趙愛民表示,海外區域市場負責人需要具備強大的溝通能力,長期和海外業務打交道並充分了解西方文化。

截至目前,上汽海外團隊共有2萬餘人,其中中方團隊200餘人。隨着銷量規模增長,上汽計劃在歐洲設廠,目前已經進入到選址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