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進美國升息?央行第3季理監事會議紀錄「鷹派」說法浮現

▲央行總裁楊金龍。(圖/記者戴瑞瑤攝)

記者劉姵呈/臺北報導

中央銀行今(8)日下午公佈第3季理監事會議紀錄,雖然會議結果爲央行理事均贊成「維持政策利率不變」,但會議記錄顯示,當中也有數位理事持升息看法,並表示長期以來國內利率水準較低,應重新思考資金運用效率問題

會議記錄當中有數位理事指出,應思考較長期的因素列入調整利率的考量,拉長到3至4年期間,將未來數年全球經濟可能面臨之風險併入考量。還提到長期以來國內的利率水準較低,可以思考資金運用效率問題,並且建議可納入未來臺商資金迴流影響國內金融穩定情勢,以及美中貿易衝突的後續影響等較長期的因素。

且在其中,有位理事指出,央行決策除考量通膨及經濟成長之外,實際考量因素尚包含實質利率、貨幣市場寬鬆程度、通膨預期等。一般來說像美國利率政策較重視預防性(preemptive),不僅會考慮目前的通膨與市場寬鬆,還會根據未來的通膨及市場寬鬆的預期,事先預警式的調整利率。

這位理事也指出,貨幣政策的建議應是建立在對未來的預期上,若要提升政策利率的靈活度,事前須有較完整且深入的分析預測;未來調整利率時,或可跳出以前調整的模式

但另位理事也發表,央行調整利率的考量,除了通膨及其展望,以及產出缺口,當然也包括其他考量因素,例如,M2成長率、銀行授信成長率、金融情勢指標等。惟市場預期本行政策利率調整,主要還是看當前的通膨情形,以及未來通膨的展望,而此指標又與產出缺口密不可分。

多數理事贊同維持利率不變,主要是綜合考量當前國內通膨壓力和緩,通膨預期溫和且明年通貨膨脹率可能下降,國內產出缺口仍爲負值,經濟成長力道溫和且預期明年成長趨緩,以及當前實質利率水準與其他國家比較居中,且明年負實質利率情況也將改善等因素。其中有位理事特別指出,美中貿易衝突的不確定性高,若貿然升息,恐對臺灣經濟有不良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