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加快推進海河流域水利工程災後重建 全力提升水旱災害防禦能力

央廣網北京2月26日消息(記者劉夢雅)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春節假期過後,海河流域各地加快推進完善防洪工程體系建設,全力提升水旱災害防禦能力。

位於天津市靜海和西青兩區交界處的低水閘泵站施工現場,多臺大型機械緊鑼密鼓地進行基坑挖掘作業。低水閘泵站是天津南部河系中最重要的樞紐泵站之一,施工現場負責人代培基介紹,重建的泵站在功能設計上將更加完善。

代培基:由原先44立方米每秒的設計流量,提升至60立方米每秒。退水期,通過啓用泵站可以加快退水的速度,減少淹泡時間。計劃6月底前完成主體工程建設,9月底具備水泵運行條件。

在北拒馬河涿州段應急防洪治理工程騰飛大橋段的施工現場,十幾輛大型卡車、挖掘機、推土機等設備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土方轉運等作業。整個應急防洪治理工程建成後,堤防及建築物防洪設計標準將由原來的5年一遇提升到50年一遇。河北省涿州市副市長王東威介紹,目前在建和正在進行前期準備的重點水利項目共有9個。

王東威:按照“上蓄、中疏、下排、有效治洪”的原則,科學佈局水庫、河道、堤防、蓄滯洪區等功能建設,加快構建全市防洪體系。

近期,2023年增發國債第三批項目清單下達,共涉及項目2800多個,安排國債資金近2000億元,主要包括以京津冀爲重點的華北地區等災後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能力,甘肅、青海災後恢復重建等領域。水利部部長李國英表示,必須主動適應極端水旱災害頻發“常態”,加快構建安全可靠的水旱災害防禦體系。

李國英: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雨水情監測預報體系、水旱災害防禦工作體系。準確把握流域特點及洪水特徵,科學佈局水庫、河道、堤防、蓄滯洪區建設,全面提升流域防災減災能力。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