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積極探索綠色低碳供暖新模式 利用可再生能源爲寒冬“加熱”

央廣網北京1月8日消息(記者劉夢雅)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眼下正值供暖季,爲了保證羣衆能夠溫暖過冬,各地積極探索綠色低碳供暖新模式,讓光伏、風能、核能等清潔能源爲寒冬“加熱”,取得了顯著成效。

內蒙古通遼市扎魯特旗地處蒙東高寒地區,冬季多風寒冷,供暖季長達6個月。一直以來,燃煤鍋爐供暖是這裡的主要供暖方式。如今,當地積極推廣應用風電清潔供暖技術,扎魯特旗風力發電能源集中供熱工程供熱能力能夠覆蓋40萬平方米14000戶居民。

扎魯特旗魯北鎮居民王先生:以前燒煤的話,到了晚上經常停熱。現在室內溫度都在20度以上,而且比燒煤乾淨多了,還便宜。

在河北承德平泉市小寺溝鎮姚杖子村,屋頂上一排排整齊的藍色光伏板吸收着陽光,將光能轉化爲電能,源源不斷地併入電網。在小寺溝鎮,當地1656戶村民實現了這種“分佈式光伏+電取暖”的用能模式。

小寺溝鎮姚杖子村黨支部書記蘇亞民:大夥相當認可,給老百姓帶來了方便,而且補貼的力度也是相當大,晚上還實行峰谷電價,甚至比照明都便宜。

核能供暖具有安全、穩定、經濟、高效和近零排放的顯著優勢。2023年11月,我國首個跨地級市核能供熱項目——國家電投“暖核一號”啓動山東煙臺到威海跨區域供暖。據瞭解,“暖核一號”自近年投運以來,累計替代原煤消耗39萬噸,減排二氧化碳72萬噸。

國家電投核能發展總工程師吳放:下一步,我們將持續開展核能供熱的技術研發、拓展新的應用場景,爲大規模核電熱電聯產和長距離跨區域核能供熱,提供更多可推廣、可應用的範本。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表示,要持續從政策和技術等多方面發力,實現供暖領域的能源轉型。

林伯強:要實現低碳轉型,供熱也必須轉型。如果附近有核電站,儘可能鼓勵核電站參與供熱,從技術方面,風電、光伏今後如何使它的不穩定變成穩定,需要跟儲能配套或者跟其他能源品種配套,要從經濟性和技術上解決這些問題。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