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丨北京建成一刻鐘便民生活圈501個服務人口990餘萬人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原標題:北京建成一刻鐘便民生活圈501個服務人口990餘萬人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賴志凱

“我們步行15分鐘就能完成購物、醫療、餐飲、教育、養老、休閒等方面的消費,真正實現了‘一刻鐘幸福唾手可得’。”10月15日,記者跟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北京主題採訪團來到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街道,當地居民劉洋女士對街道打造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讚賞有加。

據北京市商務局生活服務業一處副處長宋志雷介紹,2025年,北京將實現全市便民生活圈全覆蓋,便民生活圈建設與城市更新工作結合開展,推動便民生活圈、養老托育圈、文化休閒圈等多圈融合。

據宋志雷介紹,2022年北京出臺《加快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促進生活服務業轉型升級的若干措施》,統籌推進生活服務業轉型升級,引領便民生活圈工作由“試點建設”轉向“全面推進”。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一刻鐘便民生活圈501個,覆蓋社區2280餘個,服務人口990餘萬人,配置網點68000餘個,對滿足市民高品質、多樣化生活需求發揮了積極作用。

最具科技氣息的中關村,正打造最有活力的便民生活圈。記者看到,曾製造我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的北京衛星製造廠科技園,正在舉辦海淀區第六屆社區鄰里節,老人與年輕人、孩子們一起做遊戲,玩轉科技,體驗便民服務,不亦樂乎。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黃宇玲介紹,在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建設過程中,問需於民是關鍵一步。“有的想要小早餐、小店鋪,有的想要‘高大上’的東西。”他們做了廣泛的調查問卷,參考居民的意見,進行科學佈局。

黃宇玲發現,街道已有不少品質提升類的空間,但居民需要的“小修小補”類的點位卻很缺乏。北京房價租金高,怎麼讓這些“低頻剛需”的手藝人留下來?

他們梳理出街道社區的閒置空間和邊角地,改造成集裝箱式、過道式等各種樣態,統一裝修、統一管理,免費提供給小商戶。商戶有了繼續經營的可能,居民也得以繼續享受實惠的服務。有居民感到,“社區的煙火氣和人情味兒又回來了。”

在轄區科技企業的幫助下,中關村街道設計了“中關村E刻鐘生活地圖”微信小程序,方便居民及時查詢便民網點和最新服務。黃宇玲說,近幾年,街道每年投入約100萬元資金專門用於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建設,未來將升級數字化便民服務,打造商戶聯盟的驛站和社區鄰里之家驛站。

宋志雷介紹,北京便民生活圈類型多樣,包括衚衕鄰里式、校所大院型、老城住宅類、新興住宅類、商業文化型等。結合各類型生活圈的服務羣體、所處區域、自然稟賦、傳統文化等因素,各區、街道聚焦“一店一早”“一菜一修”“小修小補”等問題短板,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地制宜,“百圈百面”。

宋志雷表示,下一步,北京將對已評估的便民生活圈開展“回頭看”動態複覈,同時探索編制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分級分類建設指引,推動房山、懷柔等區申報第五批全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試點,力爭北京16個區均入選全國試點,將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成社區居民的幸福圈。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