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新灣區女力曾是全臺第一 大港性別導讀7月開跑

2024年「大港性別導讀」集結專家學者與在地文化工作者之力,期望串起高雄產業發展脈絡,以及此時此刻在本地生活女性臉譜。(打狗文史再興會社提供/袁庭堯高雄傳真)

2024年「大港性別導讀」7月推出「新灣區女子圖鑑」,舉辦爲期12堂的高雄歷史與性別課程,邀請重磅女性學者、在地「女頭家」,透過講座、田野調查凝聚女性故事和地方觀點。(中山大學前鎮草衙研究團隊提供/袁庭堯高雄傳真)

高雄前鎮加工出口區曾是全臺勞動女力的推手,2024年「大港性別導讀」7月推出「新灣區女子圖鑑」,舉辦爲期12堂的高雄歷史與性別課程,邀請重磅女性學者、在地「女頭家」,透過講座、田野調查凝聚女性故事和地方觀點,活動最終將以「開放工作室(open studio)」方式產出在地特色導覽活動,目前已開放公民線上報名參與。

「大港性別導讀」去年在鹽埕哈瑪星首辦,今年來到新灣區,由打狗文史再興會社與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婦女館,邀集中山大學前鎮草衙研究團隊、戲獅甲在地文史工作者協力舉辦。

有別於高雄重工業形象濃厚的男性視角,此次活動以「新灣區女子圖鑑」爲主軸,從新地景回溯舊時代的女性勞動者,聚焦於高雄新灣區的前世今生,戲獅甲以及草衙地區。高雄前鎮於民國55年成立了全世界第一個加工出口區,短短十年間,全臺三座加工區的勞工多達近七萬人,其中女性佔了85%,這些女性是臺灣經濟成長中重要的一員,也是高雄工業城市史中的基礎,其中的面貌尤待後人一一重現。

本次活動集結專家學者與在地文化工作者之力,期望串起高雄產業發展脈絡,以及此時此刻在本地生活女性臉譜。活動分爲講座導讀和田野踏查兩部分,講座導讀內容豐富,從政策、產業、音樂、文化、口述歷史到小說,場場邀請到重磅師資,包含國家文藝獎得主暨高雄師範大學吳瑪俐副教授、談歌謠中唱出的女性心聲的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黃裕元副研究員、《金釵記:前鎮加工區女性勞工的口述記憶》作者蕭伊伶、《錦荔枝的滋味》作者洪淑昭、研究經建體制轉型與加工出口區規劃的博士生廖彥豪,以及研究日本殖民時期臺灣文學及前鎮草衙地方創生的中山大學吳亦昕助理教授。

田野踏查部分,邀請學員與此時此刻的人事物對話。戲獅甲由在地文史工作者、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理事陳坤毅領隊,帶領學員重回工業重劃後的新灣區地景,看見水泥叢林的另一景深;草衙區由中山大學專案經理林心乙主領,邀請學員與在地的女頭家和社區領袖面對面,感受前鎮草衙市場與加工區一帶,在地產業、不同世代和族羣交織的在地故事。

「新灣區女子圖鑑」活動最後階段,將由學員共同規劃具性別觀點的在地導覽。

主辦單位表示,期望在過程中透過跨世代交流培力,培養地方認同與在地婦女的社會參與力,拼湊起新灣區女子的樣貌,掀起高雄女路新浪潮,本活動報名至20日截止,詳細資訊請見高雄市社會局婦女館官網或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