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鑫零售更換CEO 阿里系實體零售板塊再“換帥”

本報記者 黎竹 劉旺 北京報道

近日,阿里系實體零售板塊發生了兩次高管變動。

3月26日晚,高鑫零售在港交所發佈公告,林小海辭任高鑫零售CEO,調回阿里巴巴集團另有任用;其職務由沈輝接棒。此前,3月18日下午,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以一封內部信的形式,向全員宣佈盒馬創始人、60歲的侯毅(花名老菜)將榮譽退休,卸任盒馬CEO一職。

而在3月17日,有消息稱阿里巴巴內部基本已確定把大潤發和盒馬出售給中糧,大潤發約預估100億元人民幣,盒馬約預估200億元人民幣。對此,盒馬相關負責人迴應稱“假的”,《中國經營報》記者亦聯繫了大潤發方面,截至發稿尚未回覆。

記者發現,今年開年以來,盒馬、大潤發在部分地區清櫃關店。有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1月以來大約13家大潤發宣佈閉店。而盒馬則於3月6日在微博發文迴應稱,今年上半年會關閉6至7家門店,並表示今年盒馬計劃新開70家門店,同時有超過360家門店在正常運行中。

無論盒馬、大潤發最終是否會被出售,以上跡象或可說明阿里巴巴在新零售的道路上還需要摸索。零售行業專家胡春才認爲:“以前阿里巴巴提出‘新零售’概念時,是設想‘線上+線下’肯定既秒殺線下,同時也拳打線上,但現在看來,這種探索未達預期。如果說新零售就是‘線上線下相融合’,這個仍然值得探索,但一個玩家以線上線下融合的新模式打敗所有對手,這是不可能的。”

頻繁“換帥”

據高鑫零售的公告,沈輝擔任高鑫零售執行董事兼CEO,黃明端留任高鑫零售董事長一職。

據記者瞭解,黃明端是零售界老將,他於1996年創辦並執掌大潤發,曾帶領大潤發超越家樂福,成爲中國大陸百貨零售老大,後又主導了大潤發與歐尚合併爲高鑫零售在香港上市,被譽爲超市界的“陸戰之王”。

此外,公告顯示,沈輝在零售行業有着豐富的管理經驗。他於1999年加入高鑫零售原子公司歐尚,參與了歐尚品牌進入中國的籌備建設工作,此後一直在零售行業耕耘。

林小海的離局和沈輝的接棒,意味着高鑫零售將重塑旗下的零售生態?答案尚未可知。

但值得一提的是,林小海是阿里巴巴體系內培養出來的高管,在阿里巴巴收購大潤發後,進入其母公司高鑫零售。他此前多次公開表示,“全渠道、多業態”是大潤發的長期發展戰略,試圖建設生鮮自營供應鏈,並開出倉儲會員店M會員商店。過去一年,大潤發主店雖然陸續關店,但M會員商店加速拓展,最新門店數已有10家,已超過了Costco在中國大陸地區的門店數。會員店賽道,也被認爲是高鑫零售押寶的第二增長曲線。

記者也注意到,高鑫零售發佈公告稱,公司於2024年3月27日,根據購股權計劃的條款,向一名承授人授出合共2500萬份購股權,已授出購股權的行使價爲每股股份1.54港元。

此外,另一阿里巴巴系旗下零售業務盒馬,近日也發生了人事變動。據接近盒馬的人士向記者透露,這也是吳泳銘第一次給盒馬全員發內部信。但事情發生得非常突然,當日下午1點多,侯毅仍在內部處理業務郵件。

在這份郵件中提到,盒馬CFO嚴筱磊(花名百何)將成爲新任CEO。嚴筱磊於2016年加入阿里,曾任UC事業部、銀泰集團財務負責人,2018年加入盒馬後一直擔任CFO一職。吳泳銘在郵件中評價稱,她對業務團隊非常熟悉,有敏銳的商業洞察力。“期待在她的帶領下,盒馬的發展更上一層樓。”

多位審計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CFO作爲財務管理的核心人物,足夠了解企業的資產和負債,在應對“財務盡職調查”方面更加得心應手,也可在融資、併購或者出售等商業規劃和整合上確保交易的順利進行並符合財務規範。

在艾媒諮詢首席分析師兼CEO張毅看來,創始人的退休、接棒者的財務背景,都意味着當下盒馬的戰略重心發生了明顯變化,尤其是近半年來,關於盒馬被賣的傳聞似乎從未止息。

據記者統計,除了3月17日聯商網報道稱,阿里巴巴有意向中糧集團捆綁出售大潤發和盒馬的消息外,在去年年底,就有傳言稱盒馬將被阿里巴巴出售,隨後盒馬立即闢謠,稱傳聞不實。《晚點LatePost》也提到,盒馬和包括春華資本在內的投資方多次洽談後,最終也未能成交。對於盒馬正在尋找買家這一消息,記者向盒馬方面覈實時,對方表示:“暫時沒有更多分享。”

嚴筱磊能在當下被評估爲接棒侯毅的最合適內部人選,或許說明了阿里巴巴集團對盒馬實際財務表現的重視。從更大背景來看,CFO升任管理層是當下互聯網大廠的常態。2023年5月,京東CFO許冉升任京東集團CEO;3月19日,螞蟻集團宣佈其CFO韓歆毅將出任螞蟻集團總裁。這也代表着當下企業更加強調財務數據和營收等方向,務實成爲主流。

線上線下難融

在消費環境改變的背景下,傳統零售企業一直在尋求轉型升級。擅長數字化的電商玩家們,則試圖將觸角伸向線下,通過線下場景賦能整體業務。從目前阿里巴巴的實踐來看,“線上線下融合”這道難題還沒有完美解法。

胡春才認爲,阿里巴巴在新零售方面的探索並不理想。他認爲:“中國零售的競爭是激烈又殘酷的,阿里巴巴想要守住市場第一的地位,目前看來專注線上的效率更高,因爲線下成長太慢了。”

張毅亦指出,盒馬換帥不僅是基於今年以來阿里巴巴的戰略調整,從客觀上來說,儘管盒馬開創了新零售的新模式,其業績仍未符合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當年對新零售的期望。

2016年,馬雲提出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術、新能源“五新戰略”。彼時,馬雲認爲,未來可能會有60%~80%的零售屬於新零售。但今年2月上旬,阿里巴巴發佈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2024財年第三財季財報,已經全然不提“新零售”這個字眼。

銀泰、盒馬、大潤發是阿里巴巴發力零售業的三次關鍵落子,前者是針對服飾百貨行業,後兩者則是聚焦商超。作爲阿里巴巴新零售的“試驗田”,盒馬雖然創造了“線上+線下”的會員模式,但還未依靠這種業態獲得豐收。而大潤發對會員店的複製,則更像還未來得及播好種子的耕地。

早前,大潤發的母公司高鑫零售是中國排名第一的零售賣場。阿里巴巴在最新財報中指出,營收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高鑫零售的收入下滑、虧損擴大的主要原因,也是高鑫零售的虧損在加大。

財報數據顯示,過去五個財年,高鑫零售處於營收下滑通道,僅在2023財年實現了1億多元的歸母淨利潤。但2024財年半年報顯示,其再次由盈轉虧,2024上半財年高鑫零售收入、淨利潤雙雙下滑,淨虧損近4億元,相比去年的盈利大幅下滑420.29%。

更爲直接的表現是,在門店運營方面,近日,部分地區的大潤發門店相繼宣佈停止營業,財報中提到,門店總數在短短半年間減少15%。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23年1月至今,至少有13家大潤發閉店或宣佈閉店,涉及湖南、江蘇、湖北、四川等多個省份,閉店原因主要爲租約到期和經營調整等。

據媒體報道,阿里巴巴集團CFO徐宏在財報電話會中透露,去年四季度剔除高鑫零售、盒馬及銀泰這類實體零售業務,當季集團的總收入會同比增長約8%,集團整體的經調整EBITA率也會高約4個百分點至約24%。

再看盒馬,一度被視爲阿里巴巴新零售的“一號工程”,但至今尚未實現全年盈利。直到2023年4月份,侯毅才向媒體透露,2022年一季度和四季度,盒馬才實現了盈利。

記者還注意到,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盒馬進入收縮調整期,包括減少配送、打折等會員權益範圍。比如自2024年1月1日起,盒馬線上訂單每單加收1元包裝費;再到2月18日起,北京、南京、長沙三地試點將盒馬門店線上免運費門檻提高至99元,在此前,北京的免運費門檻爲49元,南京、長沙兩地爲39元。追溯到去年,盒馬悄然關閉了APP上的會員註冊和續費入口,目的是逐步取消會員日全場8.8折優惠,取而代之的方案,是用硬折扣實現線上線下同步低價。

多位受訪的業內人士指出,根據盒馬的一系列改革動作來看,它其實是有意識地要把運營重心一步步向線下門店傾斜,將消費者從APP下單更多吸引到線下賣場。

然而,從2023年以來,盒馬還在重新加速開店,盒馬旗下各類店型全年新增門店60餘家。這也展現了新零售的矛盾。一方面是需要降本增效,減輕門店運營的負擔,儘快實現盈利;一方面卻是追求拓店擴張、佔據山頭,從而實現更大的規模效益。

穿越週期

線下零售的增長需要耐心培植,線上的探索亦是實體零售業必須經歷的陣痛。胡春才以自己走訪歐美日的零售市場的經驗指出:“從經驗來看,中國每平方公里的訂單密度屬於全球最高,線上的效率比線下高很多,這是事實,而且線上可以同時觸達所有區域,市場的規模和潛力仍然值得探索。”

在黃明端時代,高鑫零售就試水過線上轉型,推出過飛牛網電商、B2B“e路發”等業務。阿里巴巴入主後,林小海開始主導高鑫零售的轉型。彼時,林小海坦言,過去幾年是大賣場的“陣痛轉型期”,未來將立足上海及長三角探索更多零售新業態。他曾表示,2024年是高鑫零售的轉型之年,由“渠道型零售商”轉變爲“商品力驅動的零售商”。

但衆所周知,零售行業的功底難以速成。記者觀察到,即使背靠沃爾瑪的山姆會員店,擴張步伐也走得很慢。據統計,從1996年進入中國至2016年年底期間,其會員店增長僅爲16家。從目前開店速度上看,山姆近年在中國每年開出約6家新店。

在胡春纔看來,針對根基穩固的零售業來說,阿里巴巴的打法過快。他直言:“今天種下去,明天就要看見它開花結果。實體超市跟電商不一樣,它有一個很長的過程。因爲電商的邏輯是邊際收益遞增,隨着規模越大,其領先優勢越明顯,打法就是‘大投入’,要求‘迅速增長’;但所有的實體店都是邊際收益不變,只能在這塊地上深耕,挖掘出消費者的潛在需求。”

“從目前來看,零售的競爭邏輯跟以前不一樣了,不只是簡單的搬運商。”胡春才解釋道,不管是永輝、大潤發等傳統商超還是線下的電商平臺,應該不僅僅做商品的搬運商,更應該向山姆、Costco學習,從商品增值和消費者體驗的角度出發,切入生產商價值鏈。

在業內看來,把山姆、Costco作爲前輩的盒馬,在過去五年時間積累了近300萬名付費會員,用幾年的時間走過了傳統零售業二十多年之路,其經驗仍值得借鑑。

盒馬的創始團隊曾多次公開表示,盒馬的基因是創新。據瞭解,盒馬每年新品的創造超過2萬,盒馬自營是6000+,其他的都跟聯營商共同合作開發。在業務創新方面,侯毅持續主導了盒馬大大小小各種零售業態的試驗,目前,盒馬同期在運營的門店品牌就多達6個。

某種意義上來說,阿里巴巴此前押注新零售,是基於消費升級這一判斷的戰略延伸。但事實是,當下消費習慣和消費需求發生了改變,即消費者開始迴歸理性,比價意願和比價能力都更強了。這留給後來者的思考是:如何尋求更爲穩健穿越經濟週期的途徑。

此前,基於對市場變化的判斷,侯毅還啓動過折扣化變革。在去年11月的零售商和供應商大會上,盒馬提出要做到“753”價格體系,即KA商品是市場價的7折、自有品牌是市場價的5折、臨期商品是市場價的3折。

在阿里巴巴“1+6+N”的戰略變革中,零售及衆多創新業務被放進了所謂“非核心業務”矩陣。目前業內的猜疑是:阿里巴巴正尋求出售旗下大潤發、銀泰、盒馬等資產,以便於剝離處於虧損中的非核心部門,將公司發展重點轉向電子商務“核心盈利部分”。

對此,胡春才認爲,阿里巴巴未來仍需要探索邊際效益遞增的電子商務,但對於其他企業來說,沒有這種壓力,新零售仍然可以玩,因爲消費者需要他們。“如果後續盒馬、大潤發真的被中糧或者華潤收購,那麼在創新方面可能會減少,但在每一個鏈條上都會做得更踏實,也更有耐心。”

此外,新零售故事的核心,即“倉店一體”模式的即時生鮮零售,仍然值得探索。零售電商專家、百聯諮詢創始人兼CEO莊帥提出自己的建議,傳統超市與電商平臺結合,可以形成即時零售模式,能夠進一步加強區域化運營能力。

(編輯:於海霞 校對:顏京寧)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