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紀錄頻創新高 各公會疾呼:制定高溫假、發放津貼

圖爲北捷萬大線工程舉行工地熱危害預防措施與設備觀摩。(資料照片/張立勳攝)

極端氣候來臨,熱浪席捲全球,今年7月更出現人類紀錄史上最高的地球平均溫度,國際勞工組織(ILO)估計,未來極端高溫的天氣恐讓人們無法在白天工作,2030 年至少將導致八千萬個全職工作的勞動力損失。在野黨團呼籲政府應研擬高溫假及高溫津貼制度,保護勞工健康安全。

在野黨團25日邀請中華快遞企業工會、臺灣鐵路產業工會,舉行「高溫紀錄創新高 勞工要有退避權」記者會。根據氣象資料,臺灣增溫速度比全球均溫上升還要快,臺北上個月危險警戒就發佈了 12 次,每天十多個縣市高溫警報連發。而全臺因熱急症就醫的民衆次數,今年 7 月已暴增至 875 人,是前年同期數字的兩倍以上,再再顯示落實勞工高溫工作的預防及保護已刻不容緩。

若僱主未提供勞工必要措施預防高溫危害,現行職安法已訂有相關裁罰。然而,去年政府實施戶外熱危害預防勞檢計 9619 場,竟發現有高達三分之一以上事業單位違反規定,但其中只有 3 家遭裁罰,絕大多數檢查仍以限期改善爲主。

中華快遞企業工會理事郭勵治則表示,快遞從業人員多數都是使用自己的機車在戶外工作,紫外線最強、氣溫最高的時段從早上 11 點至下午 1 點間,運務也不會中斷。而由於中華快遞的客戶是銀行端,導致勞工需不斷從戶外進出銀行,加上銀行冷氣較強,在不斷地冷熱交替下,就很容易產生頭痛、中暑或其他熱傷害。

中華快遞工會認爲,當溫度超過一定溫度時,應有更爲彈性的工作時間安排,以避免高溫下工作,降低勞工熱傷害的風險,更應該在有業務需求,必須於高溫出勤時,給予適當的高溫津貼。

臺灣鐵路產業工會秘書長朱智宇以機務人員爲例,因維修火車時常需在機廠內進行焊接、設備維修更換,廠內 30 多度以上的工作環境,僅靠着工業電扇作爲通風設備,十分悶熱不適,也曾出現中暑等熱傷害狀況,其惡劣工作環境成爲臺鐵機務人力流動率高原因之一,出現「臺鐵長官吹冷氣,現場員工吹電扇」的荒謬狀況。這三年已有近 300 人離職,爲臺鐵離職人數最高的職種,直接衝擊交通運輸安全及量能。

此外,勞動部進行戶外熱危害預防勞檢,卻遺漏室內高溫工作勞工的保障,不僅未納入專案勞檢,對於室內高溫作業保護也沒有明確指引。臺灣鐵路產業工會主張,臺鐵局應立即爲機務人員加裝降溫及通風設施,改善惡劣的工作環境,同時勞動部也應針對室內高溫作業保護提出明確規範,進行專案勞檢,並設置高溫假及高溫津貼制度,落實高溫作業人員保障。隨着整體環境升溫的趨勢,無論戶外或室內、工廠作業區的勞動者,都將受到高溫所帶來的職業傷害,長期而言,除了無助於工作效率,也會降低勞動參與。

在野黨團支持制定高溫假,在極端氣溫下工作,勞工應有退避權,當溫度達一定標準時,勞工可以暫時免於出勤。另外,高溫作爲職場危險因子之一,政府也應比照危險津貼,訂定高溫津貼,以作爲僱主要求勞工出勤、未能行使退避權之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