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攀不起的哈根達斯,快涼透了

本文系本站沸點工作室《硬核看板》欄目(公衆號:yinghekb)出品。

“兩根雪糕28元,本來爲了敗火,買完上火三天。”

今年夏天,有多少人因爲在超市拿了不認識的雪糕,被它的價格迎頭痛擊。

在超市的冰櫃裡,最便宜的東北大板從2.5元漲到4.9元,網紅鐘薛高更是13-20元不等,最貴的索菲亞冰糕,33元的天價幾乎媲美國外品牌。

相比之下,25元一個球的哈根達斯,也顯得沒那麼貴了。

在網紅雪糕內卷之前,哈根達斯一度被奉爲雪糕界的勞斯萊斯。可如今,似乎很少有人再提起。

曾經的雪糕天花板,爲什麼現在沒人吃了?

01 90後炫富,當年全靠它

1996年,當國內雪糕售價五毛、一塊時,哈根達斯在國內的最低售價已達25元。這在當時全國職工月均工資539元的環境下,算得上“天價”。

但就是這款在今天看來依然不便宜的雪糕,在中國風生水起了二十多年。

自哈根達斯進入中國起,“高端”二字就是它的鐵招牌。

根據官網介紹,哈根達斯選用“北緯40-55度附近的黃金奶源”“比利時經典巧克力”“當季時令的陽光夏威夷堅果”。

在用料上,與當時以糖水、牛奶爲主的本土雪糕拉開斷崖式差距。

圖片來源:哈根達斯官網

哈根達斯還打出“愛她,就帶她去哈根達斯”的宣傳口號,收穫無數情侶青睞,也讓未成年人、單身羣體莫名期待,總有一天,要與愛人一起去吃哈根達斯。

洋品牌的外衣與高攀不起的價格,讓哈根達斯逐漸被視爲一種身份的象徵,口味反倒沒那麼重要。

對80後、90後來說,只要在裝修豪華的門店買到哈根達斯,就是有面子。《家有兒女》中,劉星曾道出無數人的心裡話:有哈根達斯,還吃什麼中國破冰棍啊。

此後,哈根達斯走上一條擴張的道路。不僅在中高端購物中心開設門店,還創新口味及形式,推出冰淇淋火鍋,以及西紅柿、毛豆等奇葩口味。

圖片來源:微博@哈根達斯Haagen-Dazs

哈根達斯的消費場景也在延伸,從自營零售門店,到向餐館、電影院、超市等渠道滲透。“甜品區無限暢吃”就是哈根達斯與餐館合作的一大模式,爲哈根達斯引來更多流量與潛在用戶。

圖片來源:微博@哈根達斯Haagen-Dazs

自2000年廣州第一家分店開業,哈根達斯在過去二十多年裡開出四百餘家門店,將商業版圖鋪滿中國超一線城市。

在2006-2015這9年間,哈根達斯在中國的銷售額每年增長23%,等到2017年更是迎來高光時刻,中國業務在其全球銷售中佔比爲50%,扛起一半大旗。

不過,哈根達斯的高端雪糕路,並沒有走得一帆風順。

入華二十多載,哈根達斯的“中年危機”也提前到來了。

02 哈根達斯,走下神壇

“愛她,就帶她去哈根達斯”這句廣告語的聲量正在漸漸消弭,某種程度上也是對哈根達斯現狀的寫照。而真正消耗哈根達斯的,正是它自己。

層出不窮的“翻車”,如同兒戲的創新,都是哈根達斯走下坡路的伏筆。

一方面,隨着網絡的發達,越來越多人知道了哈根達斯的“雙重身份”。原來,哈根達斯在中國售價昂貴,在國外卻屬於平價雪糕。

定位如此不同,主要是因爲哈根達斯的代理商不同。

走平價路線的哈根達斯由雀巢代理,108ml小桶的冰淇淋在美國僅售價1美元;另一種走高端路線的由通用磨坊代理,中國的哈根達斯就屬於後者。

當哈根達斯的雙重身份被揭露,消費者宛如經歷了“塌房”一般。一時間,大衆對哈根達斯的質疑不絕於耳,哈根達斯的高貴形象也被打了五折。

圖片來源:哈根達斯官網

如果只是這樣,一切還不算糟糕,畢竟哈根達斯仍有一批忠實消費者。但哈根達斯經不住深挖,品質上的問題也相繼曝光。

就在2021年8月,上海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責令哈根達斯停止發佈違法廣告,並對其罰款1萬元。原因是,哈根達斯部分產品的外皮,使用了代可可脂,而非其宣稱的巧克力外皮。

圖片來源:微博@環球時報

相比可可脂,代可可脂的成本價大約爲前者的1/6;在加工過程中,代可可脂還可能會產生反式脂肪酸。

更重要的是,根據我國食品安全標準(GB 9678.2—2014)規定,代可可脂添加量超過5%,產品應命名爲“代可可脂巧克力”,哈根達斯的命名方式明顯不符合規定。

事件發生後,微博話題#哈根達斯用代可可脂冒充巧克力被罰#下,充斥着消費者的不滿與失望。

“那麼貴還用代可可脂。”

“以前吃不起,現在不想吃。”

“這可是哈根達斯,顧客圖貴不就是圖品質好嗎,都變了。”

另一方面, 品牌創新不力,也是哈根達斯走下坡的一大痛因。

從產品上來看,哈根達斯的主打產品仍以冰淇淋球、冰淇淋火鍋和冰淇淋月餅、冰淇淋蛋糕爲主,多年未見新爆款產品。

在空間風格上,紅白配色雖然是品牌的經典標識。可問題是,經典並非一成不變,缺少創新內涵的“經典”,常常經不起推敲。

圖片來源:微博@哈根達斯Haagen-Dazs

早有業內人士認爲,哈根達斯品牌定位變得非常沉悶,這可能變成了姐姐、阿姨們的品牌,而不是年輕人首選的冰淇淋品牌。

面對品牌老化的現狀,哈根達斯在2018年就已經兜不住了。

在哈根達斯中國母公司通用磨坊的財報上,哈根達斯的營業收入從2018年的8億美元,下滑至2020年的7.18億美元。

屬於哈根達斯的輝煌時代,很難再追回了。

畢竟,哈根達斯面臨的不止“內憂”,也有“外患”。

03 中式網紅雪糕上位

哈根達斯開始走下坡路時,恰恰是中式網紅雪糕上位時。

2018年,鍾薛高橫空出世。通過線上渠道殺入雪糕圈,瞄準“中國高端品牌”的定位,採用中國風設計元素,加之大手筆營銷,鍾薛高很快坐穩網紅雪糕頭部。

在轉年的618期間,20萬片鍾薛高在21分鐘內被消費者一搶而光,在中國雪糕電商屆堪稱奇蹟。

圖片來源:京東鍾薛高旗艦店

與此同時,老品牌也殺入快車道。同樣在2018年,奧雪推出椰子灰冰淇淋、雙蛋黃雪糕,引發搶購狂潮。僅僅上市半年,雙黃蛋雪糕就賣脫銷了。

“中街1946”則脫胎於傳統雪糕品牌中街冰點,推出的“零添加”以及“極簡化”冰淇淋,迅速成爲當下爆火的網紅雪糕品牌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中式網紅雪糕瞄準的,正是哈根達斯所在的高端雪糕市場。

2018年光明推出高端雪糕品牌“熊小白”,2019年伊利推出“須盡歡”,定價均在10元以上。

圖片來源:中國消費日報

隨着味道豐富、造型獨特、價格佔優的高端中式雪糕越來越多,哈根達斯在中國市場受到的打擊毋庸置疑。

根據百度指數顯示,鍾薛高的市場聲量正在明顯蓋過哈根達斯。2021年6月16日,鍾薛高因定價66元的厄瓜多爾粉鑽雪糕引爆社交網絡,百度指數爲28207;同時期哈根達斯的百度指數爲3241,前者明顯碾壓後者。

圖片來源:百度指數(點擊查看大圖)

哈根達斯的衰落以及中式高端雪糕的走紅,意味着消費者在雪糕的態度,不是貴不貴的問題,而是值不值得。

經歷多次翻車的哈根達斯,留給消費者的印象往往是性價比不高。如今,這個問題也將交到中式網紅雪糕手上。

如果中式網紅雪糕在原材料、口感、創新等方面能夠持續提供令消費者滿意的雪糕,消費者是願意買單的。但假使中式網紅雪糕也拿高端當“幌子”,沒有真材實料,消費者同樣會用腳投票。

1元雪糕有1元雪糕的風味,20元雪糕也有20元雪糕的精彩,它們都有光明的未來。

哈根達斯帶給中式網紅雪糕的啓示,或許是高端要有高端的樣子,要實現的是產品品質、消費體驗的真正升級。

接下來,高端雪糕如何走向長紅,將是衆多網紅雪糕品牌面臨的一大課題。

搜索關注硬核看板微信公衆號(ID:yinghekb),讓硬核的知識先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