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虹安就職一週年 談「安居科技城」現在進行式

新竹市政府大力提倡通學步道,向中央積極爭取「校園周邊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計劃」補助,給學童安心上下學的學區環境。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竹市長高虹安今就職滿1週年,她暢談過去一年各項施政與建設成果,從「老幼共好、新竹好學、產業創新、交通暢行、青年活力、智慧治理、宜居永續、健康安心、幸福友善、美感新竹」,盤點竹市1年來逐步踏實的改變點滴;對此,藍營議員給予正面評價,期許高之後能解決竹市衆多工程問題,綠營議員則認爲高提出的政策都是大撒必,應有長遠施政規畫。

高虹安說,在「老幼共好」政策方面,竹市領先全國推出AMH卵巢功能檢測及凍卵補助,也放寬好孕專車搭乘資格,使用次數成長250%,生育津貼從明年1月1日起每胎提高到3萬元,打造竹市優質婚育環境。

另外,竹市「敬老卡」、「愛心卡」也擴大使用範圍,除新增運動中心場地租借、搭乘臺鐵、農會使用,近期再擴增國道客運使用。爲照顧弱勢長者,市府開辦低收及中低收入戶長者營養金補助每月1000元,更擴大原住民福利,55歲以上原住民長者可領到2000元重陽敬老禮金,年滿百歲長者再加贈6000元。

高虹安說,她積極落實「幸福友善」施政藍圖,重啓愛心食材捐贈,提供給34處社區愛享冰箱及共餐食堂,至今已累積捐贈2萬3723公斤食物,服務8萬4670人次。

爲實踐「新竹好學、安心入學」,市府從幼教開始層層把關,逐年遞增公共化教保服務名額,調降幼教師生比至1:14,並規畫8條安心通學專車路線,減輕家長負擔,滿足孩子就學通勤需求。並檢討學區畫分,與清華大學學者團隊合作,辦理「2023新竹市電腦輔助學區劃分研究」計劃,透過Google API計算,期望讓孩子們都能就近入學。

高虹安說,她今年也向中央爭取「校園周邊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計劃」補助,重新規畫校園周邊人車動線,改善並建設通學步道;運用智慧技術,推出「竹市親師生平臺」與「竹市校園智慧通」APP,提供師生便利、友善的線上溝通管道,多管齊下提升竹市教學環境品質。

爲加快交通建設進度、有效改善交通狀況,市府每月定期召開2次交通改善小組會議,今年針對西大路地下道、中華路、介壽路、慈雲路及埔頂二路進行改善,更積極排除管線障礙完成高峰路拓寬工程,紓解園區車潮,並開闢慈濟路與關新路延伸段,今年底辦理通車履勘,接下來即將開放通車,有效提升全市行車效率與用路環境。

另外,爲鼓勵民衆搭乘大衆運輸,新竹市主動邀集鄰近縣市,共同向交通部爭取「桃竹竹苗TPASS通勤定期票方案」, 10月正式上路後,首周即突破8萬人次;市府也積極改善公車經營環境,補貼市區公車駕駛每月4000元,保障民衆乘車權益;更與竹縣、科管局及陽明交大攜手推動縣市先導公車計劃,整合182路公車及園區巡迴巴士,打造竹市首條全電動公車路線,力拼明年上半年啓用。

高虹安表示,市府全力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SDGs目標,包含率全國之先首創「ESG媒合平臺」,透過公私協力推動34個合作議題,並推出竹市第2版自願檢視報告(VLR),今年亦成立「新竹市永續發展及氣候變遷因應推動會」及「新竹市永續發展及氣候變遷因應推動辦公室」,以完善竹市永續淨零政策藍圖,持續跟進國際腳步。

高虹安說,她也力推動智慧治理,運用大數據、物聯網提供市民便利的市政服務,包含攜手8縣市推動智慧停車行動支付服務、推出幸福宜居網2.0、運用科技執法維護環境品質、建置智慧停車柱取代人工開單、提升Open Data應用的質與量,更新增「新竹市數位市民整合服務平臺」7項服務。

國民黨市議員吳旭豐指出,高虹安上任一年,很多都屬於補助與福利政策,這是好事,也很樂見,但市府不僅是發錢功能,也應把經費用在福利政策上務實照顧民衆,另外,高虹安接下來要面對竹市最嚴重的工程問題,不管是棒球場、藝文高地等,這些爛攤子都還在整理階段,期許高能重新檢視工程儘速動工,將真正建設留在竹市。

民進黨市議員楊玲宜認爲,除了凍卵補助政策,高虹安的其他政策都是大撒幣,不然就是延續前朝施政,看不見整體對竹市的施政願景與長遠規畫,例如生育補助有無配套措施?除了將孩子生下來,有無協助家庭降低養育負擔?建議高耀將錢花在刀口上,別隻做投機短視近利的政策。

新竹市政府領先全國推出AMH卵巢功能檢測及凍卵補助。圖/新竹市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