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圈第一巨星,還是淪爲了爛片之王

港片,無疑是很多人的美好回憶。

尤其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堪稱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

其中,吳宇森導演算得上是代表之一。

《英雄本色》《喋血雙雄》《縱橫四海》……

隨便一舉,都是經典。

可惜,最近這些年,他鮮有佳作。

「吳宇森電影」似乎已經不再是金字招牌。

2017年之後,他一直沒有新片問世。

讓人一度以爲他要就此退休。

誰料不久前,77歲的他突然帶着一部好萊塢新片回來了。

說實話,這部新片看得我五味雜陳。

今天,就借這部電影跟大家一起聊聊他——

《靜夜廝殺》

Silent Night

「JOHN WOO」字幕一出。

讓人一陣興奮。

吳宇森的暴力美學,不僅在港片獨樹一幟,在全球也極具影響力。

「飛白鴿」更是成爲鮮明的個人標識。

受到許多好萊塢大導演的致敬與效仿。

在香港電影衰落前夕,吳宇森成爲第一位進軍好萊塢的港片導演。

很快,他就在好萊塢站穩腳跟。

先後拍出《斷劍》《變臉》《碟中諜2》等票房大賣之作。

亮眼的成績在手,使他成爲了赴美的香港導演中最成功的一位。

有不少好萊塢大導演、演員,都對他深深迷戀。

比如鬼才導演昆汀。

無論何時都毫不掩飾對吳宇森電影的熱愛。

2010年,吳宇森獲得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成爲第一位贏得此獎的中國導演。

而給他頒獎的人,一個是粉頭,一個是摯友。

不過,那時的吳宇森已經明顯開始走下坡路。

2002年的《風語者》是吳宇森生涯的轉折點。

電影票房慘敗,還被許多人批評得體無完膚。

之後,吳宇森 重返華語電影圈。

可惜,依然是爛片一部接着一部。

集結中國兩岸三地和日本諸多大咖,耗資6億的鉅作《赤壁》。

口碑稀爛,不少情節、臺詞都成爲笑話。

多年後的兩部《太平輪》,又再度復刻慘案。

甚至,口碑還不如《赤壁》。

後來,一 部《追捕》更是打破下限。

成爲吳宇森導演生涯中最差的電影。

之後,他也隨即消失在公衆視野。

《追捕》豆瓣下的一則短評

有意思的是,吳宇森雖然自己導演的新片稀爛,但他幕後參與的作品,卻有不少佳作。

《劍雨》《賽德克·巴萊》,都由吳宇森擔任製片,做幕後推手。

反倒更讓人狐疑,怎麼輪到他自己拍就不行了呢?

《劍雨》

或許,吳宇森的短暫息影,更多是出於健康原因。

早在2012年,他就因爲喉癌而暫停工作。

2015年,由八位香港導演合拍的短篇集電影《八部半》官宣。

當時公佈的導演陣容,包括了吳宇森、徐克、杜琪峰等。

沒想到,吳宇森不久後就因爲身體原因退出。

電影也最終改名爲《七人樂隊》,重新立項。

如今, 吳宇森以77歲高齡重出江湖,再度闖蕩好萊塢。

究竟他能否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作爲時隔6年的迴歸之作,本身很有噱頭。

全片無對白,上演一場暴力復仇。

男主喬爾·金納曼,主演過《X特遣隊》《機械戰警》等不少動作大片。

這一次,挑戰不小。

他飾演的主角,原本過着平靜的一家三口生活。

沒想到,因爲一次偶然遭遇黑幫火併,兒子不幸身亡。

他自己也被黑幫打傷喉嚨、從而失聲。

於是,出院後的他開始了獨自向黑幫復仇的計劃。

所以,主角全程幾乎沒臺詞,僅靠肢體動作、神情、眼神等來傳達情緒。

甩掉了對白文戲,電影更是乾脆地貫徹了「能動手就別吵吵」的行動方針。

而動作戲,正是吳宇森的擅長之處。

就拿槍戰來說。

有逼仄空間下的樓梯對戰。

彈無虛發,聞聲倒地。

又有背後偷襲的陰手。

直接倒地,碎碎平安。

還有槍林彈雨的掃射。

一通連發,煙霧中傳出嘶叫,頗有過去港片的味道。

更多的,則是暴力的擊殺特寫。

近身對抗,相持不下,直接一出爆頭, 血漿噴濺。

暴力美學的影子,隱約可見。

可以發現,吳宇森嘗試在這部電影裡,練手各種花樣鏡頭。

比如,吳氏特色 慢鏡頭。

還比如,意想不到的拍攝視角。

男主早期練槍,鏡頭從靶子後面通過小洞拍攝。

一鏡推到底,洞口越來越大,主角的面孔越來越清晰。

再比如,後來的殺戮長鏡頭。

將男主遭遇、交鋒、解決整個過程完整展現。

讓觀衆更直觀地感受到黑幫的兇險,和復仇的艱難。

顯然,吳宇森 有意和好萊塢當下流行的動作戲作出區分。

試圖拍出更特別的動作電影。

《靜夜廝殺》有點像《疾速追殺》,但又不完全像。

男主不是出場即是殺神,而是靠復仇的執念,後期訓練練成殺手。

所以,他的打鬥也處處透着生疏,第一次殺人後還吐了。

能見到幕後大BOSS,已經經歷過九死一生。

總得來看,吳宇森的印記還是很深。

動作戲是標準的吳式暴力美學。

故事線是熟悉的男性復仇。

只可惜,《靜夜廝殺》沒能復現過去的成功。

票房失利,口碑不佳,這才早早上線流媒體。

這之中既有電影市場冷淡的影響,也或許還有觀衆不再買賬的原因。

總成本 6000 萬美元左右,全球票房剛破 1000 萬

整體而言,電影還是缺乏新意。

看得出吳導已經在努力地尋找突破口,但仍舊老邁畢現,索然無味。

不過,對吳宇森來說,《靜夜廝殺》似乎只是一次試水。

在一次採訪裡他就提過了自己的想法。

他說,自己一直想拍很多不錯的獨立電影。

但好萊塢 看中的是他拍商業動作片的能力,他在劇本上的選擇並不多。

「我從來沒有得到過真正的劇本。」

儘管《靜夜廝殺》失利,但似乎沒能擋住他繼續闖蕩好萊塢的心。

目前,吳宇森正在拍攝美版《喋血雙雄》。

最大的不同,就是從雙男主變爲雙女主。

儘管上映時間未知,但已然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一次又一次翻車,但吳宇森似乎越挫越勇。

77歲高齡,還在挑戰新的人生,新的電影。

不惜回到低成本獨立電影,從頭開始。

說實話,魚叔打心眼裡佩服他。

但是,我也忍不住感嘆。

如今的吳宇森,彷彿是港片黃金年代導演們現狀的縮影。

不復曾經的輝煌,卻又未曾丟棄對電影的熱愛。

像之前的《七人樂隊》, 集結了7位港片最具代表性的導演和衆多港星,從頭到尾 充滿了懷舊氣 息。

我 們小時候看到香港電影裡是他們,如今還是他們。

不同的是,如今的香港電影境況早已不如當年。

單看那些港片大佬,不難發現大家的現狀都高度相似。

「杜sir」杜琪峰,好久沒有新片。

最近引起關注,還是因爲在一段採訪中提到了《黑社會3》。

而這部影片,目前也是杳無音信。

林嶺東於2018年去世。

人生最後10 年,幾乎沒拍出過佳作。

遺作《七人樂隊》反而是口碑最好的一部。

還有徐克。

作爲擅長武俠奇幻的徐老怪,也許久沒有佳作。

過去滿身的叛逆俠氣逐漸消失,大有隨波逐流的趨勢。

另外還有周星馳、成龍等明星。

前者超過4年沒有新片,後者拍一部爛一部。

如今更像是純粹的代表港片情懷的符號,與高質量電影反倒沒有了必然聯繫。

港片沒落的話題,早就老生常談。

這是不可改變的大趨勢。

對於有港片情懷的觀衆來說,當下的境地難免覺得可惜。

一絲欣慰的地方在於,「吳宇森們」還在拍。

我也希望,他們不必讓自己繼續淪爲情懷的符號。

不一定要重現商業的輝煌。

找回自己獨特的風格,也是一種成功。

全文完。

助理編輯:噠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