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搶才收24萬宗入境申請 已批14萬宗 建造業欠4000專才

香港2022年底開始推行各項人才入境計劃已批出14萬宗;圖爲入境事務處2023年工作回顧新聞發佈會。(中通社)

香港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昨到深圳出席由廣東省委、省港府召開的「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致辭時強調香港跟廣東省及大灣區內地城市,將通過四大方向把科研優勢、人才優勢轉化爲發展優勢,港府今年5月將舉辦「全球人才高峰會暨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他並表示,由2022年年底推行的各項人才入境計劃,至今共收到超過24萬宗申請,已批出14萬宗。

明報報導,發展局長寧漢豪昨髮網志稱,根據建造業議會統計,現時業內約有4000名專業人員短缺,包括工程師、建築師和測量師,並預測未來數年短缺會增至約6000名。由於相關專業的本地大學畢業生供不應求,發展局去年起在內地及英國等地舉辦招募活動,至今有127名非本地畢業生獲聘,已在港工作。

另據大公、文匯報報導,陳國基提到的四大方向,首先包括在建立人才合作機制方面,粵港兩地在今年1月簽署《關於推進粵港人才合作的框架協議》,並在協調機制下召開第一次會議,致力加強人才培養、交流等多方面工作,加快人才發展深度融合。他更誠邀與會者參與港府「全球人才高峰會暨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加深瞭解香港作爲國際人才樞紐和大灣區人才門戶的定位,攜手推廣大灣區的發展機遇。

另在構建培訓和研發基地方面,陳國基提到,香港擁有多所國際化大學,其中5所更是世界百強,爲國家產業發展培育優秀人才。由2024至25學年起,港府資助的專上院校非本地學生限額,將提升一倍到40%,讓更多內地以至全球學生到香港升學。同時廣東省在2019年開放多個重大科技專項,至今已批出4.5億元人民幣(約6321.7萬美元)的資金過境,支持香港的大學和科研機構進行研發或建立實驗室。

陳國基又指,在促進香港與各地人才流動方面,港府已優化多項人才入境計劃,並推出新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至今已收到超過24萬宗申請,批出14萬宗;而非中國籍的香港居民和香港註冊公司的外國人員可以申請「一簽多行」簽證,措施推出三個多月以來,已批出約1.1萬宗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