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桿玩脫了,250億元投資清零
這可能是2024年第一個虧光所有本金的項目。
據WSJ報道,美國在線教育公司Pluralsight的股東Vista Equity Partners(下稱Vista)已經同意把全部股權轉交給高盛、貝萊德、橡樹資本、Ares、Blue Owl Capital等債權人,這將是美國第一起重大的非銀行債務重組事件。
Vista是世界上最大的私募股權公司之一,管理規模超過1000億美元,擁有長達24年的歷史。尤其特別的是,Vista以專注於科技公司的併購投資爲特色,這在大型PE機構中非常罕見。2021年,Vista以35億美元(約250億人民幣)的價格將Pluralsight從納斯達克私有化,是其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個收購項目。
而這次債務重組意味着,Vista的這筆投資將血本無歸,字面意義上的全部清零。
今年全球資本市場上屢屢發生著名公司破產事件,但Pluralsight很不一樣的地方是,這家公司自身經營並沒有出問題,而完全是因爲槓桿玩脫了。
虧損了20多年的企業被收購
Pluralsight的收購發生在2021年,正是資本市場瘋狂的頂點。
現在回頭來看,這顯然是過熱時代纔有可能發生的交易。
Pluralsight是一家主要面向科技行業的在線教育公司,主要爲程序員、運營和創意崗位人員提供各種視頻培訓課程。其商業模式以2B爲主,官網上聲稱美國財富500強公司中有70%都是它的客戶。
像很多科技公司一樣,Pluralsight也有長期不能盈利的問題。
Pluralsight最早於2004創立,起始資金是三位創始人各自投入的5000美元。在最初的8年時間裡,Pluralsight沒有融資,也沒有盈利,一直處在勉強維持的狀態。到2011年,Pluralsight的營收還只有區區500萬美元。也是在這一年,Pluralsight的收入開始規模化,2012年營收翻了三倍至1600萬美元。
此時,Pluralsight引起了VC的注意。2012年,Pluralsight完成了2750 萬美元的A輪融資,也是公司史上首輪融資,此時其估值約1億美元。2014年,Pluralsight又完成了1.35億美元的B輪融資,估值增長至10億美元。在鉅額融資之下,Pluralsight的營收繼續起飛。到2016年,其營收成功破億,達到1.32億美元。
2018年,Pluralsight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市值超過25億美元。上市之後,Pluralsight繼續保持着高速增長的態勢。財報顯示,Pluralsight 2018年-2020年的營收分別爲2.32億美元、3.17億、3.92億美元,兩年增長了70%。
但是,直到此時Pluralsight依然沒有看到盈利的希望。2018年-2020年,Pluralsight的淨利潤分別爲-1.47億美元、-1.64億美元、-1.64億美元,三年虧掉了4.75億美元。
一般而言,盈利能力這麼差的公司,因爲過高的風險,並不會成爲PE基金收購的目標。但所謂富貴險中求,如果能在收購後通過運營改善其財務狀況,回報空間也將是巨大的。Vista Equity Partners專注做了20多年的科技企業併購,可能是世界上經驗最豐富的專業科技企業收購專家,它有自信能做到這一點。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新冠疫情後全球互聯網和軟件行業都一片熱火朝天,各大互聯網公司都在積極擴張,像ZOOM這樣的明星企業異軍突起,這使得優秀程序員非常緊缺,也就意味着對培訓的需求會居高不下,這對Pluralsight來說是一個歷史性機遇。
這正是Vista當時的判斷。Vista旗艦基金聯席主管Monti Saroya在收購Pluralsight後曾表示:“我們已經親眼看到,熟練程序員正在供不應求。我們預計這種趨勢將持續下去,因爲這是一個所有行業都在與互聯網相融合的世界。”
在上市的第一年,Pluralsight市值最高時曾經達到56億美元,但好景不長,上市第二年的市值就腰斬至不足30億美元。Vista決定來抄這個底。2020年12月,Vista出價35億美元,與Pluralsight當時的股價相比溢價了25%,將其收入囊中。
被債務壓垮
沒想到的是,這次抄底正好抄在了山頂。
首先是互聯網、軟件行業在2022年風雲突變,獨角獸成批死亡,巨頭公司也開始了大裁員浪潮。人都被優化了,對培訓的需求自然就下降,這直接衝擊了Pluralsight的收入。
更大的危險在於,2022年開始的大加息時代,使得Pluralsight在併購過程中產生的債務成了不可承受之重。
實際上,Vista在2021年初之所以敢於收購Pluralsight,除了對行業趨勢的判斷外,更底層的原因是當時的零利率環境。Vista能夠以很低的成本獲得充足的債務融資。
然而,2022年之後,在新的利率環境下,Pluralsight現金流不足的風險就赤裸裸地暴露了出來。
根據媒體曝光的Vista發給LP的定期基金文件等信息,Pluralsight項目的命運其實在2023年初就已經被預見到。
2023年一季度,Pluralsight已經面臨現金流枯竭的問題,Vista不得不繼續向其注入7500萬美元的股權投資,以安撫債權人。與此同時,Vista也向債權人要求,放寬對Pluralsight繼續債務融資的限制,以便能夠繼續履行包括支付利息在內的義務。
2023年第三季度,Vista開始報告Pluralsight收入下降。
2023年四季度,Vista宣佈了一個好消息,聲稱“Pluralsight的業務已從無利可圖轉變爲可持續盈利”,並且截至2023年11月底的利潤率達到了28.5%。就這一點上看,Vista對Pluralsight的“降本增效”是成功的。Pluralsight在被收購後進行了數輪裁員,其中僅2022年12月的一輪就裁撤了20%的員工。
但在壓頂的債務面前,Pluralsight的業務盈利是杯水車薪。也是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基金報告中,Vista承認Pluralsight將在2024年第二季度面臨“流動性挑戰”,原因是“資本結構限制”。
進入2024年,局面已經很明朗,要憑藉Pluralsight自身的現金流,按期償還貸款利息已經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既然無法付息,債權人的要求是Vista交出Pluralsight的股權。但Vista不甘心失敗,爲了儘可能挽回失敗,在今年5月份的付息日之前幹了一件激怒債權人的事情。Vista將Pluralsight的部分資產裝進一個新創建的子公司,然後以這家子公司爲主體繼續貸款5000萬美元,用於支付舊貸款的利息,避免違約,從而爲博弈爭取時間。原有債權人憤怒之處在於,這會使得他們失去對這些資產的掌握。
有債權人匿名向媒體表示,“總有一些交易是無法成功的,當失敗發生的時候,我們希望合作伙伴能以夥伴的心態行事。”如果債務重組變成一場對抗,他警告稱,這會“對雙方關係造成巨大的損害”,而且行業裡的其他主要貸款機構也在觀察你。
過去兩年來,Vista不斷下調Pluralsight股權的賬面價值,2023年第一季度下調爲23億美元,2023年第四季度下調爲15億美元,2024年5月則直接降爲象徵性的幾美分,實際就是歸零的意思。最終,Vista還是接受了最慘痛的結局,清零離場。
當然,對高盛、貝萊德等債權人來說,拿到Pluralsight的股權也並不是一件多麼開心的事情。目前Pluralsight的債務餘額是17億美元,經此動盪Pluralsight的股權價值已經嚴重縮水。
在5月28日向基金LP披露的一份文件中,Vista表示Pluralsight的業務在2024年一季度急劇惡化,客戶續約率降至歷史最低。4月份,Pluralsight創始人兼CEO Aaron Skonnard已宣佈辭職,離開了自己創立20多年的公司。
放貸催生的併購狂潮
開頭提到,Pluralsight的重組是美國第一起重大的非銀行債務重組事件。這也使得這一事件被視爲對整個美國資本市場的一記警鐘。
Vista併購Pluralsight過程中的貸款並非來自銀行系統,而是私募信貸,這是美國近年來興起的“影子銀行”。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由於監管等原因,美國銀行放貸的時候變得保守,在槓桿併購活動中的參與率顯著下降。於是,PE機構們轉而通過私募信貸融資,使得私募信貸繁榮發展。
尤其是在新冠疫情之後,美國的私募信貸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代”,無論是高盛等投行,還是貝萊德這樣的資管公司,以及黑石、KKR等PE機構,都在大力發展私募信貸業務。投中網去年寫過《PE的盡頭是放貸?》,PE機構們的私募信貸產品規模都在急劇增長,收益率也非常驚人,甚至超過了私募股權產品。
根據Pitchbook的數據,如今90%的槓桿併購交易都是由私募信貸提供融資,銀團貸款只佔10%。私募信貸不受監管限制,Pluralsight這樣持續虧損的項目,很難從銀行得到融資,但Vista很容易就發行了15億美元的私募信貸。
而代價是私募信貸的利率更高。在利率上升的情況下,就像Pluralsight的命運所顯示的,私募信貸會帶來巨大的利息償付壓力。據Pitchbook,2021年在直接貸款市場發行的私募信貸收益率爲7%-8%,2023年下半年上升到了11%-13%。
2020年-2021年的併購狂潮,很大程度上也跟私募信貸的催化有關,這些鉅額的債務要如何消化正引起關注。芝加哥布斯商學院教授史蒂文·卡普蘭對媒體稱,雖然接下來會出現多少像Pluralsight這樣的案例,目前下結論還爲時尚早,但一些PE公司在2020年和2021年非常激進的行動,現在回想起來的確是不合理的。
另一頭,私募信貸這些年被包裝爲一種“中風險、高收益”的基金產品賣給了廣大投資者。哈佛法學院教授Jared Ellias幾天前發了一篇論文,認爲由於沒有監管,這些私募信貸基金的信息極不透明,GP可以“完全自由”的選擇是否或何時確認壞賬。與私募股權基金類似,表面上高收益的私募信貸基金,其中暗藏了多少“殭屍項目”,是值得懷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