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1危險因子「30%臺灣人都有」!醫警告:像顆隱形炸彈
▲「酒後會臉紅」可能是酒精不耐症的個案。(示意圖/免費圖庫pakutaso)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肝癌被稱爲沉默殺手,其早期通常無跡象,當出現黃疸、急性腹痛、疲倦等症狀恐已晚期。基因醫師張家銘指出,肝癌成因很多,其中帶有ALDH2的基因變異,就是酒精不耐症的基因,是一個常見卻易被忽略的肝癌誘發因子,在臺灣約有30%的人帶有這種基因變異,「它就像一顆潛伏的隱形炸彈,尤其是在喝酒的時候更爲明顯。」
張家銘醫師在粉專發文說明,ALDH2是種負責分解酒精代謝產物「乙醛」的酶,而乙醛是對肝臟毒性極高的化學物質。帶有ALDH2基因變異者,其酶的活性大幅下降,乙醛分解的效率會低到正常人的4%,這意味着每喝一杯酒,肝臟所承受的負擔相當於普通人的25倍。
張家銘解釋,這種基因變異不像某些急性疾病會迅速發作,但對健康的影響卻是長期而深遠的。對於有ALDH2基因變異者而言「喝酒會有毒」,酒精就像在乙醛的火口上加柴,長期累積的毒性恐致肝臟細胞損傷,甚至干擾細胞的修復功能,最終提高癌變的風險。
▲ALDH2基因變異小心「喝酒會有毒」,長期累積的毒性提高癌變的風險。(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不過,張家銘也說,基因變異並非決定性的,仍可透過科學方式減輕肝臟負擔。首先,補充抗氧化劑是對抗氧化壓力的關鍵,維生素E可減少自由基對細胞膜的損害、保護肝細胞;維生素C則能促進細胞修復、增強免疫功能;谷胱甘肽是肝臟的天然解毒劑,有助於清除乙醛和其他有害物質;而NAC(N乙醯半胱氨酸)能提升谷胱甘肽水平,進一步減輕肝臟的壓力。
不僅如此,張家銘表示,支持細胞修復的營養素也至關重要,例如葉酸、維生素B6和B12,有助於DNA修復和細胞再生;膽鹼則可促進脂肪代謝,降低脂肪肝的風險;鋅和硒能增強肝臟的解毒能力,減少慢性炎症。
張家銘進一步提到,日常飲食中可選擇有益於肝臟排毒的食物,像是十字花科蔬菜(花椰菜、甘藍),含有硫化合物,可以啓動肝臟解毒酶系統;大蒜和洋蔥中的蒜素,對肝臟的解毒功能也有幫助;而莓果類(藍莓、覆盆子)富含抗氧化物質,能減少肝細胞的氧化壓力。
▼大蒜和洋蔥中的蒜素,對肝臟解毒功能也有幫助。(示意圖/pixabay)
此外,腸道健康也與肝臟密切相關。張家銘解釋,補充益生菌(如乳酸菌和雙歧桿菌)可以優化腸道微生物羣,改善腸肝軸,減少毒素進入肝臟;間歇性禁食可讓肝臟有更多時間進行修復;規律運動則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肝臟排毒。而對於不得不飲酒的人,飲酒前補充抗氧化劑,並在飲酒時多喝水,能有效降低乙醛濃度,減輕對肝臟的傷害。
張家銘強調,每當遇到帶有ALDH2基因變異的患者,總會告訴他們,「基因異常只是個傾向,真正決定健康的,是如何選擇生活方式,如何善待自己的肝臟。」
該如何得知自己是否患有酒精不耐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鬆德院區成癮防治科醫師侯育琪強調,「酒後會臉紅」就可能是酒精不耐症的個案,比起喝酒不臉紅的人,器官病變與癌變機率更爲提升,身體在酒後會受到更嚴重的傷害,建議民衆可將酒精棉片貼在手臂內側自我檢測,只要靜置20分鐘,如皮膚出現泛紅則可高度懷疑,準確率約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