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當起“先行官” 羣衆跟着“發菌財”——單縣龍王廟鎮黃二樓村菌菇種植致富記
2025年1月1日,新年的“第一縷陽光”透過潔淨的塑料膜,灑在金光閃閃的黃金菇上,令人產生諸多遐想。
單縣龍王廟鎮黃二樓村幹部先行先試,首次將黃金菇引種大棚。“前年我們種植的是赤松茸,效益不錯,但不如黃金菇,因此去年大家一致認爲改種黃金菇好……”村黨支部書記黃華說,現在黃二樓村幹部都是發展農村產業的科技致富能手,對推動鄉村產業振興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
作爲深受“先行官”影響的黃金菇種植戶,蔡玉花頗有感觸。她向筆者表示,羣衆都喜歡科技型的村幹部,只有科技型的村幹部才能帶領羣衆一起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近年來,黃二樓村選拔3名黨性強、會管理、能致富的優秀人才進入村兩委班子,4名政治素質好、羣衆基礎好的優秀人才納入村級後備力量;先後3次組織村幹部到對標村學習村集體經濟發展經驗,提升村幹部幹事創業致富能力,打造聯農帶農新路子。
“我們的幹部先行先試並不輕鬆,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發揮了很強的表率作用、引領作用和幫扶作用。”黃華說,村“兩委”首先將22座大棚承包給村幹部,讓幹部先行先試,實驗性種植赤松茸,幹給羣衆看。
種植過程中,他們遇到了菌種培育、病蟲害防治等諸多技術難題,一時束手無策,有的幹部想打退堂鼓。村黨支部接二連三開會打氣充電,解決了大家的後顧之憂。同時“走出去”學技術、“請進來”解疙瘩,最終克服了這些難題,當年的赤松茸就獲益33萬元。
“幹部走在前,啥事都不難。”這是黃二樓村流行的“順口溜兒”。羣衆看到身邊的村幹部收益不菲,紛紛投來羨慕的目光,“先行官”摸爬滾打總結的菌菇種植經驗切實可行,並向羣衆和盤托出。
種植規模大了,產量高了,銷售是大問題。於是,村裡成立了單縣金絲園種植專業合作社,由黨支部領辦,與康潤菌業公司簽訂種銷合作協議,同時將本村扶貧車間、閒置幼兒園改造爲“基地”,實現菌棒加工、菌種培育、菌菇種植、菌菇風乾、產品包裝爲一體的全產業鏈產出,每個環節都安置村民上崗增收。
目前,該村“先行官”已帶動70多戶羣衆“從家裡住進棚裡”,全村年棚均產出菌菇2000公斤,總產值200多萬元,僅村集體收入就增加了40餘萬元。
筆者巡訪菌菇大棚,接連碰到合作社社員蘇瑞麗、代仁軒、翟秀華、王從根、張衍濤。他們有的在收黃金菇,有的在消除雜菌,每一張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喜悅。王從根說:“原來,我家大棚種植的是赤松茸,收入2萬多塊錢,看到有的幹部改種黃金菇,我也跟着種了,目前黃金菇全部收完,比往年收益高出了10%。”
黃華說:“村看村,戶看戶,羣衆看幹部。農村發展產業經濟,並沒有多少‘竅門’,只要村幹部帶頭幹,幹給羣衆看,領着羣衆幹,才能開闢一片新天地。”
採訪隨感:農村基層組織要引導羣衆把產業經濟發展的“能人”“富人”“強人”選進班子,當好產業經濟發展的“試金石”“領頭羊”,持續用力,久久爲功,務求實效,先進帶後進,帶富一方百姓,爲鄉村振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通訊員 劉厚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