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發5倍券還是現金? 黃𬀩瀚一比喻突破「差別」

行政院規畫推出「振興5倍券」,刺激內需消費。圖爲臺北市信義區百貨公司在櫥窗貼上促銷資訊,盼吸引顧客上門採購。(資料照/黃世麒攝)

資深媒體人黃𬀩瀚。(資料照片)

隨着疫情趨緩,不少人關注疫後經濟的振興與復甦,行政院擬推出「振興5倍券」帶動經濟發展。媒體人黃𬀩瀚今(6日)在臉書指出,「振興券是振興經濟用的,現在疫情尚未結束,疫苗仍在施打,你是想怎樣『經濟振興』?是可以羣聚吃飯,報復性出遊了嗎?」

「爲什麼不發現金?」黃𬀩瀚提到,這句話不是他先說的,是蔡英文總統,與賴清德副總統在2008年就說過的,去年3倍券、今年5倍券,不發現金,同樣發券,每發一次,蔡總統都應該跟馬前總統「道歉一次」。

至於發現金與發振興券的差別爲何,黃𬀩瀚比喻,就像一個人出車禍受傷、急需治療,你就給他治療,而不是還沒治療,傷口仍在滴血的時候,就已經忙在討論要挑選什麼「復健器材」一樣,得先「救命」,然後「救急」,纔來「救窮」。

關於發券的行政成本高、算不算浪費?黃𬀩瀚說,先不談,就問一句,不管幾倍券,對於已經走投無路,身無分文,活不下去的社會最底層,最艱困的人來說,是「活下去」重要?還是挑選哪個app,計算「怎麼用券更划算」重要?他認爲,「先發現金,再針對重點紓困,等疫情過後,再來『刺激消費』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