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打疫苗好猶豫?醫呼籲:消滅傳染病的有效方法

▲不能因爲疾病發生率變小或認爲疾病已不流行,而不接種疫苗。(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從小生活在臺灣的你,是否還記得要接種十多種疫苗?而這其中還包含了近期又再次流行的麻疹。然而,你知道疫苗的由來跟接種的目的嗎?以及疫苗的種類有哪些,或是每支疫苗有何不同?爲了讓大家能夠正確瞭解疫苗預防機制,本篇邀請到馬偕醫院楊俊醫師來說明正確的疫苗觀念,提升民衆對疫苗的認知。

傳染病自古以來對於人類的生命是一大威脅,由於近來衛生環境的改善,加上疫苗的使用及全球各項接種計劃的推廣,已讓部分傳染病陸續受到有效控制,甚至根除。而歷史上第一支疫苗的誕生就是天花疫苗。楊俊仁指出,天花有着史無前例的高死亡率,即使在治癒後也會留下痘疤,當時被認爲是不治之症及惡魔疾病,並在世界各地大流行,奪取了無數人的性命

▲疫苗示意圖。(圖/疾管署提供)

不過,好在英國愛德華詹納醫師(Edward Jenner)在1796年發明接種牛痘方法,天花才迅速得到控制。由於這是人類醫療史上十分重大的成就,所以他也被封爲「免疫學之父」。在後續的19至20世紀,多次的防疫行動減低了天花傳播,最後世界衛生組織在1980年正式宣佈撲滅天花。而現代疫苗的技術,是在1879年巴斯德(Louis Pasteur)發現了減毒疫苗原理才建立起來。

楊俊仁說,巴斯德先從患者身上取出病毒母株,把它的毒性減弱後進行繁殖,再製作成疫苗注入人體內,使人體產生抗體。因病毒毒性已減弱,所以不會造成疾病。而這種減毒疫苗的原理廣泛應用在卡介苗水痘疫苗、德國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等。簡單來說,疫苗的原理即是利用人體免疫系統具有辨識敵我的能力,對於入侵人體的外來物質,如細菌、病毒等,會加以辨識並消滅。

▲疫苗接種示意圖。(圖/記者洪巧藍攝)

然而,到底接種疫苗有沒有好處呢?對此,楊俊仁則說,免疫是通過接種疫苗使人免疫或抵抗傳染病的過程,疫苗能刺激身體的免疫系統來保護人避免受到後續的感染或疾病。而且免疫已被證實爲一種能控制和消滅傳染病的有效方法。接種疫苗的好處包括讓身體對特定傳染病產生免疫力,以及減少罹患特定傳染病的機率並降低疾病發生率,也減少因罹病傷殘和死亡的機率等。

根據WHO資料指出,接種疫苗是預防疾病最富成本效益的方法之一,疫苗每年可以預防200~300萬人死亡。其中,以輪狀病毒爲例,它是導致世界各地兒童發生嚴重腹瀉病的最常見原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08年估計,每年大約有450,000名5歲以下兒童死於疫苗可預防的輪狀病毒感染。楊俊仁說,國際上已有兩種口服疫苗,可以高效預防嚴重的胃腸道疾病,像是在墨西哥,由於使用了疫苗,使5歲以下兒童腹瀉死亡率降低了50%。

另外,接種疫苗不僅可讓自己產生抵抗力,還能夠保護抵抗力弱的人,即稱爲羣體免疫反應。楊俊仁解釋說,「當疫苗接種率越高時,我們就能產生越強的羣體免疫力,以保護還沒有產生免疫力的個體,例如臺灣接種麻疹、德國麻疹、腮腺炎(MMR)疫苗的時程是滿週歲,若羣體中MMR的接種率越高,則尚未接種的嬰兒獲得羣體保護被麻疹病毒感染的機率就越低。」

▲當接種率提升使羣體免疫達到一定程度時,可以阻斷或減緩疾病的傳播。(圖/記者嚴雲岑攝)

其中,以麻疹爲例,這一次的麻疹大流行公衛學界推測跟全球疫苗接踵率下降有關,據世界衛生組織,2020全球消除麻疹的目標,麻疹疫苗接種率要達九成五以上,才能預防麻疹大流行,而臺灣目前已達到九成七,超過標準,多數人對麻疹病毒有免疫力。不過,針對受到羣體免疫保護的易感染宿主,也只是「暫時」受到保護,時間一久還是有可能會因爲接觸到致病原而罹病。

楊俊仁表示,當接種率提升使羣體免疫達到一定程度時,可以阻斷或減緩疾病的傳播;但羣體免疫是需要時間累積的,接種率達到一定程度纔會產生效益,且主要是減緩疾病傳播,並非不會傳染流感,一般針對流感高風險族羣者,仍建議自身接種疫苗,所以不能因爲疾病的發生率變小、或認爲疾病已不流行,而不接受預防接種。目前許多疫苗都由政府免費提供,只有輪狀疫苗仍需自費,但像臺北市即有針對低收入戶、罕見疾病提供補助,因此若可以的話最好還是要接種疫苗。

宣導接種疫苗的正確觀念,後續新聞會針對疫苗種類、疫苗能預防的疾病、預防的原理、爲何需要施打「多劑」等議題做深入探討,讓民衆對疫苗有更廣泛的認識,另外,民衆也好奇自己是否適合接種疫苗,關於「適合的施打時間」也會於後續文章請醫師來解析

霧煞煞!疫苗單價多價有啥差異?民衆大哉問醫師來解答►►►

傳染病肆虐「該不該打疫苗?」 建議諮詢專業醫生破除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