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育2千隻 墾丁梅花鹿釀鹿災

政府在墾丁覆育梅花鹿有成,如今卻頻傳人鹿衝突,令墾管處頭痛;恆春則有年輕人爲梅花鹿叫屈,租地打造梅花鹿生態園區,讓遊客不必去日本也能賞萌鹿。記者潘欣中/攝影

墾丁梅花鹿覆育卅年,族羣量已近二千隻,也是官方引以爲傲的成功生態覆育案例,但鹿羣數量持續增加,與人、生態系的衝突不斷,已演變成「鹿災」,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正展開野外族羣移除減量計劃,以逐年回收、外贈方式減量,但尚無周全的解方。

臺灣梅花鹿一度滅絕,一九九四年在墾丁國家公園社頂從野放十隻起步啓動覆育計劃,因無天敵,族羣量不斷擴增。

屏東科技大學研究團隊調查估算,恆春半島梅花鹿近二千隻,衍生人鹿和生態衝突,如梅花鹿橫越道路和車輛碰撞、吃掉農民的紅龍果等作物,農民將「鹿災」怨氣指向執行野放的墾管處,連林務局在墾丁的高位珊瑚礁自然保留區,也被梅花鹿大肆啃食樹苗、磨破樹皮,導致樹冠鬱閉的森林逐漸疏林化、草原化。

面對覆育失控等指責,墾管處仍以人鹿和諧共生爲目標,在交通要道設警告示牌、補助農民災損、免費架設圍籬,並試辦節育控制等方式因應。但仍擋不了鹿羣四處引發衝突的亂象,墾管處把野外族羣密度較高區域的鹿只抓回社頂的核心覆育區,同時訂出農損補償要點、爲園區投保公共意外險,理賠相關損害。

墾管處副處長許書國說,正研擬放寬梅花鹿贈送對象,除考慮贈予縣市政府外,也可望擴及民間觀光休閒農場。去年底也實驗套索陷阱捕捉法,捕捉梅花鹿到特定棲地,但被動保團體批不友善,認爲梅花鹿掙脫時還是會受傷,加上須耗費人力守候,最後放棄。

墾管處表示,歐美、日本等國對覆育物種族羣量過剩,主要採狩獵射捕抑制,快速有效,但臺灣民情不認同射捕,國家公園法也明文禁止狩獵動物,因此不考慮。

營建署表示,正研議「生態服務給付」,讓在地民衆更能接受身邊有梅花鹿出沒,但覆育政策已到了非檢討不可的地步,由於社會環境變遷,若要實現當年設定中低海拔地區都看得到梅花鹿的願景,恐有難度,將舉行專家會議研議經營管理策略加速因應。

梅花鹿野放30年 鹿滿爲患 圖/聯合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