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幼友善 桃園提升市民幸福感
張善政市長(右)出席復興巴陵社區公共托育家園暨育兒資源站,爲全國第1處設置於原住民自治區之託育機構。(圖/桃園巿政府社會局提供)
桃園人口數於112年6月正式突破230萬大關,是六都最年輕的宜居城市,桃園也是全臺新住民宜居的友善城市,支持年輕爸媽、雙薪家庭能兼顧職場及安心生養,打造桃園友善育兒及新住民環境,是市府團隊首要目標。
鼓勵生育 當爸媽最強後盾
桃園自104年起開辦生育津貼,每胎3萬元,並自111年12月25日起提高補助,第2名子女發放4萬元、第3名(含)以上子女發放5萬元,雙胞胎或三胞胎者,每名加碼1萬元。
此外桃園現已設置22家公設民營託嬰中心及22家社區公共托育家園;對雙胞胎與第3胎以上之家庭及特定資格弱勢家庭,保留一定比例名額優先收託。112年更於復興區增設1家社區公共托育家園,爲全國第1處設置於原住民自治區之託育機構。
另於居家托育服務中心設置3處定點臨託據點(中路四號社宅、楊梅一號社宅、中壢一號社宅),提供家有滿6個月至未滿6歲幼童家長依需求預約臨託服務。
親子館不定期更新環境佈置,增加趣味及新鮮感,圖爲中壢五權親子館愛麗絲夢遊仙境主題風格。(圖/桃園巿政府社會局提供)
爲讓家長掌握育兒大小事,「桃園育兒資源網」統整桃園育兒福利補助、托育資源、親子館、兒童發展等資訊,便利民衆上網就能快速取得育兒相關資訊,協助家長尋找合宜的託嬰中心或居家保母。另設有23處親子館,提供供0至6歲幼兒及家長共學、共玩空間,並辦理諮詢、活動、講座、發展篩檢等專業且整合的育兒服務;更運用3輛行動親子車,以移動式服務概念,保障偏鄉享有資源。
提升新住民適應能力
爲提升本市新住民在臺生活適應能力,辦理生活適應相關課程與活動。112年度培訓新住民輔導員,於新住民生活適應班課程中,陪伴新住民及家屬學習,課後也持續關懷。
「新住民培力中心」爲新住民專屬就創業平臺,提供就創業培力課程、創業講座/工作坊、創業諮詢輔導、就創業諮詢窗口等服務。
此外,爲提供語言友善措施,市府自112年4月27日於3樓增設洽公通譯服務,每週二、三下午2時至5時提供越南語、每週四、五下午同一時段提供印尼語通譯,有需求者,可於服務時段前來,或預約當日通譯服務時間,服務電話(03)3322101分機6324。
爲使新住民有表達意見及文化之管道,112年12月9日發行新住民專屬刊物。另推動新住民文化活動,包括節慶、傳統儀式等,讓新住民重溫家鄉氛圍。(桃園市政府社會局廣告)
領航員:陳寶民(桃園市政府社會局局長)社會福利是長遠的希望工程,從出生到終老、從滿足基本生活所需到投資未來發展的同時,亦須兼顧不同性別、年齡、族羣、障礙類別及區域的市民需求,並結合民間企業資源擴充社會福利服務的量能及品質,致力提供市民全面且完善的照顧服務與資源,讓桃園成爲「友善共好.永續樂活」的宜居城市。(圖/桃園巿政府社會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