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區“七十二變”讓出行體驗更精彩

原標題:服務區“七十二變”讓出行體驗更精彩

關育兵

在臨沂服務區看“蒙山沂水”的流水瀑布,去曲阜服務區逛儒家文化展廳——據4月22日中新網報道,山東高速服務區的“變身”,讓無數司乘人員發出驚歎。在這裡,人們不再只是趕路間隙匆匆歇腳,而是隨時可開啓一場“微度假”,曾經功能單一的服務區,正變成充滿驚喜的“打卡地”,掀起一場出行體驗的新變革。

《2024出行消費報告》顯示,超7成旅客期待旅途中有更多體驗感,上述一系列服務區的創新,恰恰踩準了這個需求。快節奏生活裡,人們不再滿足於服務區只能加油、吃飯、上廁所,還希望能暫時安頓自身對於“詩和遠方”的渴望。不止山東,近年來一些地方將地域文化、趣味場景裝進服務區的探索頻見報端,人們在短暫停留中也能拍照打卡、體驗特色美食、感受當地風情,枯燥的趕路成了輕鬆有趣的“微旅遊”。

從商業角度看,服務區的轉型是一筆“雙贏”生意。過去,服務區靠賣油、賣餐食賺錢,利潤有限;現在,特色場景帶來了更多消費機會。數據顯示,2024年山東高速服務區非油收入增長近8%,可見,服務區轉型也帶動了周邊經濟發展。

服務區的變化,也是公共空間“升級”的一個生動註腳。以前,火車站、服務區、機場等只是單純的交通設施,如今,地鐵站開起了藝術展、機場也有了網紅書店,不少交通驛站正在打破固有功能,變得更有人情味和煙火氣,成爲承載生活、文化和社交的魅力空間。在這些地方,你能看到家長帶着孩子在文化展廳學知識,年輕人在露營區拍照分享,遊客在特色街區挑選紀念品……這些場景,讓昔日的交通驛站從“路過的地方”變成了“想停留的地方”。

當然,服務區的“變身”也面臨不少挑戰。如何避免千篇一律,提供差異化的、真正有特色的體驗,怎樣平衡商業開發和公益屬性,不讓服務區變得過度商業化……這些都需要進一步思考和探索。但可以肯定的是,當服務區開始“七十二變”,我們的出行體驗無疑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間。下次再經過服務區時,不妨放慢腳步,說不定會發現一些不期而遇的驚喜。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