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平“生態傷痕”,廢棄礦山綠色重生

●檢察機關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系列報道之三

撫平青山綠水的“生態傷痕”

——檢察機關能動履職推動尾礦庫

與大宗固廢處置規範化法治化紀實

青山碧水,鶴舞晴沙,經濟騰飛,人民幸福。長江經濟帶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既是我國重要的經濟發展區域,也是重要的生態寶庫。

如何在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守護這個巨大的生態寶庫?推動尾礦庫與大宗固廢處置規範化、法治化便是檢察機關攜手相關部門所作出的努力。曾幾何時,礦山開採遺留下來的尾礦、工礦企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給長江流域的青山綠水留下了一道道“傷疤”。

近年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檢察機關與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等多部門共同努力,尾礦庫與大宗固廢處置的規範化、法治化水平不斷提高,兩岸青山相對出、翠峰疊嶂霧繚繞的美景重回兩岸羣衆的視野。

植此青綠:廢棄礦山綠色重生

曾經的機器轟鳴、人聲鼎沸已經湮滅,擁有300多年開採歷史的雲南省易門縣軍哨鐵礦早已不復舊日的繁華喧囂,只殘存隨意堆放的尾礦和一片荒蕪寂寥。

尾礦是指金屬或非金屬礦山開採出的礦石,經選礦廠選出有價值的精礦後排放的“廢渣”。“2010年,軍哨鐵礦山正式停採,但多年礦渣堆積,導致周邊土壤貧瘠,植被恢復難度大,社會公共利益持續受到侵害。”易門縣檢察院副檢察長李海東告訴記者,2023年2月,易門縣檢察院對此立案調查。

2023年5月12日,易門縣檢察院針對軍哨鐵礦山治理召開聽證會,聽取各方意見後,制發了檢察建議,從種植樹種、草種,治理過程中環境影響評估等方面督促各方履行責任。爲此,易門縣成立了專項工作領導小組,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林草、水利等多個部門緊密合作,創新性地採用了“生態修復+土地增減掛鉤”的新模式,對歷史遺留礦山進行全面生態修復。值得一提的是,修復後的耕地指標所帶來的額外收益,將被用於支付生態修復的相關費用。

雲南省檢察院第八檢察部副主任盧義穎告訴記者,“這一舉措不僅使廢棄礦山得以有效轉化爲可用耕地,還優化了當地居民的生產與生活環境”。

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博物館副館長郭進一直關注公益訴訟檢察工作。他指出,“通過召開聽證會、提出檢察建議等方式,檢察機關促進多部門合作,爲行政機關依法協同工作搭建了良好的平臺,從而使問題能夠更全面、更徹底地得到解決”。

與地處長江上游的易門縣類似,地處長江中游的湖北省鄂州市在解決環境治理部門職能交叉、投入資金大、治理週期長等問題上也有心得。

鄂州市檢察機關曾辦理了一件相關職能部門未依法履行危廢監管職責行政公益訴訟案。鄂州市檢察院第五檢察部主任李娟認爲,面對行政機關權限職責交叉的困境,檢察機關可以以專業性、公益恢復高效性和更有利於公益保護原則,確定監督對象,既要凝聚合力,還應充分調動行政機關履職整改積極性。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宜昌市市長馬澤江讚揚了檢察機關聚力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的工作探索,“宜昌市檢察機關認真落實府檢聯動工作機制,針對清江、沮漳河等流域環境污染問題,主動開展專題調研,及時向黨委政府提出建議,以類案監督堵漏洞,以源頭治理固根本,推動出臺管理制度20餘項,實現維護社會公益與促進法治建設有機統一”。

淨土清流:前端治理共護環境

條條溝河魚肥蝦躍,家家實現水中“撈金”,初夏的江蘇省啓東市海復鎮均裡村一片生機盎然。誰能想到,一年前,該村還被非法填埋了6000噸生活垃圾和建築垃圾。

2023年6月,啓東市檢察機關在辦理一起跨區域傾倒固廢污染環境案時發現,吳某等人組織車輛和人員,多次將生活垃圾與建築垃圾混合物從上海市運至均裡村部分魚塘傾倒、填埋。犯罪嫌疑人被捕後,固廢填埋地未得到有效處理,環境污染持續存在。

啓東市檢察院第五檢察部主任印春柳告訴記者:“這些固體廢物若未經妥善處理便隨意堆放或填埋,其內含的大量有機污染物和重金屬就會成爲隱形的環境殺手。無論是雨水淋溶還是大氣沉降,這些潛藏的污染物都可能悄然侵入土壤和水源。”

吳某會受到法律制裁,可如何清理已經掩埋的垃圾?受到污染的環境如何修復?啓東市檢察院多次組織城管部門、生態環境部門磋商,最終確定由生態環境部門全面指導,城管部門具體開展索賠。

“檢察機關、生態環境部門和城管部門多方合作,細化涉案人員責任分配,科學制定磋商方案,爲儘快推動生態修復提供了有力保障。”啓東市城市管理局環衛科科長韓祥貴告訴記者。

今年2月6日,在啓東市檢察院見證下,啓東市城市管理局、南通市啓東生態環境局等單位通過了對均裡村魚塘固體廢物處置工程的驗收,佔地2000平方米的被污染區域完成開挖清運並進行土壤回填復耕。

然而,檢察機關的工作並未止步。如何讓類似事件不再重演?回顧過去,最高人民檢察院在直接辦理快遞包裝固體廢物污染環境案件時,便抓住了問題的核心——循環包裝。他們與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快遞行業領軍企業、包裝生產商以及電商平臺緊密合作,在試點城市推動前端治理,還聯手多部門推出《深入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行動方案(2023—2025年)》,爲標本兼治樹立了標杆。

“當前,南通地區跨區域非法傾倒、填埋建築固體廢物的形勢依然嚴峻。”印春柳告訴記者,“爲此,我院向啓東市委市政府及南通市檢察院彙報案件處理情況和存在的問題,成功推動南通市出臺了《關於全市開展打擊整治跨區域非法轉移、傾倒建築垃圾違法行爲的行動方案》。”

記者瞭解到,啓東市也相繼發佈相關文件,成立專門工作組,構建常態化治理和防控體系,重拳打擊非法轉移和傾倒建築固體廢物的違法行爲。

全國人大代表,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傑對檢察機關制發社會治理檢察建議的做法表示認可,認爲能夠實現“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積極效果。同時,他也強調企業在防治污染方面應承擔主體責任,實現綠色發展轉型,爲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作出積極貢獻。

綜合施策:助力長江生態煥新顏

“心寒。”2022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檢察院接到羣衆舉報,齊嶽山寒池片區有一處廢棄礦區,植被遭到破壞,礦渣露天堆放。回憶起第一次看到廢棄礦區的心情時,恩施州檢察院第六檢察部負責人譚支差用“心寒”形容:是誰毀了這裡的美景?

檢察機關經調查發現,2008年,利川市某礦業公司在齊嶽山寒池片區開展硫鐵礦項目,後因公司戰略調整停止開採。但該公司僅委託當地村民對所打礦洞予以封閉,生態環境的修復治理一直無人問津。

譚支差向記者展示了一份土地勘測報告,顯示被損毀的農用地總面積達52913.3平方米(即79.37畝)。“該礦業公司不僅違規佔用農用地,甚至在未對礦山進行修復的情況下,向相關部門提出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備用金退還申請,竟獲得同意。”譚支差說,“我們意識到,這不僅涉及民事公益訴訟,還可能存在其他違法犯罪情況。”

隨後,譚支差將該礦業公司涉嫌非法佔用農用地犯罪線索及相關行政部門可能存在行政違法行爲線索,移送恩施州檢察院刑事檢察部門和行政檢察部門。

刑事、民事、行政交叉,如何辦理案件能獲得最大效果?這從最高檢發佈的《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白皮書(2023)》中可以找到答案:統籌發揮一體化辦案、跨區域協作、專項監督引領作用,促進相關領域綜合治理。

隨即,恩施州檢察院和利川市檢察院聯合成立辦案組,三頭並進推動案件辦理:一則由恩施州檢察院提起對利川市某礦業公司的民事公益訴訟,要求其修復被破壞的生態環境;二則由利川市檢察院分別向當地自然資源、林業等部門送達檢察建議;三則由利川市檢察院將利川市某礦業公司涉嫌非法佔用農用地案件線索移交利川市公安局立案偵查。

2023年8月30日,恩施州檢察院訴利川市某礦業公司損害生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在恩施州中級法院開庭審理。庭審中,雙方達成調解,利川市某礦業公司對所損毀農用地進行土地復墾及植被恢復,並承擔全部費用。

如今,原本混亂無序的廢棄礦區已被翠綠的植被所覆蓋,眼前的“八百里清江畫廊”依然保持着它那如詩如畫的美景。譚支差臉上露出了滿意的微笑,“鑑於礦業公司積極履行土地復墾及植被恢復責任,檢察機關對其作出了不起訴決定,相關職能部門也完全採納了檢察建議。”呼吸一口新鮮空氣,譚支差眼中閃爍着對自然美景的珍視和對未來的希望,“最重要的是,我們的景色將會越來越好。”

(來源:檢察日報·要聞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