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能產科平穩運行,國家醫保局整合產科類價格項目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6月1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昶榮)近日,國家醫保局印發《產科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將各地原有產科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映射整合爲30項,以適宜的價格項目顆粒度,突出體現醫療技術勞務價值,賦能產科平穩運行和發展。6月15日,國家醫保局就公衆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回答。

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是醫療機構收取手術費、治療費、診療費、護理費、檢查費等醫療服務費用的計價單元。國家醫保局表示,規範整合產科類價格項目,就是要把各地相對有特點的醫療服務項目“方言”變成全國統一的“普通話”。

過去,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由各省價格部門牽頭制定,各省之間價格項目不僅數量差異較大,價格項目的名稱、內涵、計價單位以及耗材收費等也有較大差異。以難產接生爲例,各地根據不同情形、不同方式,設立了產鉗助產、臀位助產、胎頭旋轉、手取胎盤等多個價格項目,實際上這些項目技術難度、資源消耗、技術難度等比較接近,但臨牀上難產的情形更爲複雜多樣。

與此同時,隨着醫療技術的發展,新的助產方式將逐步被引入臨牀,過去將具體操作與價格項目緊密綁定的立項方式,導致產科類價格項目拆分過細,顆粒度過小,無法很好適應一些新技術的收費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技術快速進入臨牀的現實需要。因此,產科類價格項目的重新整合迫在眉睫。

突出體現醫務人員勞動價值

本次整合工作有着紮實的調研基礎。國家醫保局組織召開了近20場座談會,重點聽取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大型三甲醫療機構的意見建議,達成專業共識後又徵求有關部門、地方醫保局、醫療機構意見,以確保價格項目整合規範的科學性、合理性,一些基本指導原則與關鍵着力點既突出問題導向,也不折不扣踐行《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方案》精神要求。

從一線調研的情況來看,目前臨牀實踐希望更好體現產科醫療技術勞務價值。

一段時間以來,公立醫療機構產科突出體現公益屬性,調研發現,醫務人員反映產科類服務項目價格水平總體偏低,技術勞務價值缺乏充分體現。國家醫保局對此表示,這是過去按成本定價的傳統模式留下的客觀問題,產科類服務項目多以人力投入爲主,設備投入等成本佔比不高,如果按成本定價的邏輯,產科類服務項目定價存在被低估的情況,在醫療機構內部收入和分配中產科也處於相對弱勢地位。

以普通順產接生爲例,三甲醫療機構收取的總費用(不含分娩鎮痛)大多數約2000元—4000元,其中接生的核心術式約爲600元—800元。一些網友經歷過生育後也認爲價格是低的,近年隨着產科服務量大幅減少,價格矛盾逐步凸顯出來。因此,需要適當跳出成本定價思維,以服務產出質量爲基礎,構建更好體現技術勞務價值的價格項目,以促進產科平穩運行發展。

《指南》中國家醫保局迴應:我們充分尊重臨牀實際,按照各方意見對技術勞務價值高、風險程度大的複雜情況和複雜操作,進行單獨立項或加收項,體現技術難度差異。以“陰道分娩”爲例,根據複雜程度分別設立“陰道分娩(常規)”和“陰道分娩(複雜)”,將瘢痕子宮、巨大兒、胎兒臀位、肩難產等分娩難度及風險大的情況列爲“陰道分娩(複雜)”。

同時,《指南》統一計價單位,將“胎心監測”“陰道分娩”“羊膜腔穿刺”等可能涉及多胎的項目,計價單位一律明確爲“胎/次”,從價格項目層面統一引導地方醫保部門關注產科醫務人員勞務價值。

適應產婦多元化醫療服務需求

調研還發現,醫療機構希望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以分娩鎮痛爲例,實踐中,一些地方按照原來的椎管麻醉項目收費,醫療機構因無獨立的價格項目,減少了提供分娩鎮痛的積極性;一些地方則是因麻醉醫生數量有限,無法提供服務,不能很好地滿足產婦對此類生育醫療服務的需求。

因此,醫療機構希望明確有關價格政策方向,充分發揮價格調節資源配置的功能,引導醫療機構提供相關服務,更好滿足無痛分娩等多元化生育服務需求。

第三方機構調研顯示,13%的女性青年存在對懷孕和分娩過程的懼怕心理。《指南》單獨設立“分娩鎮痛”“導樂分娩”“親情陪產”項目,旗幟鮮明支持醫療機構提供以產婦爲中心的人性化分娩服務,鼓勵積極開展鎮痛分娩服務,支持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向孕產婦提供專業化的陪伴分娩和導樂分娩服務。

其中,導樂分娩服務起源於美國,最初是通過音樂幫助產婦放鬆心情,現在導樂分娩服務已不斷豐富,包括由專業人員給予孕婦導樂相關知識講解及陪伴,進行合理用力及分娩配合指導,應用呼吸減痛、分娩球、腰骶按摩等非藥物方法減輕分娩疼痛、協助產程進展,幫助產婦在相對舒適的狀態下順利分娩,減輕分娩恐懼心理,促進改善生產體驗。

下一步,國家醫保局將指導地方加快對接落實《指南》,合理確定產科類新項目的價格水平,更好體現產科醫療技術勞務價值,促進提高產科服務人民羣衆的質量和水平,助力建立生育友好型社會。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