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裡殷壽真的喜歡姬發嗎?看他怎麼對這兩個人就知道了
烏爾善執導的電影《封神》的確火熱。但火熱也是有理由的。
論視覺,無論是年逾六旬的費翔,還是一衆年輕男演員,無不是肌肉發達,滿屏荷爾蒙。論內容,不少情節和每個角色都耐人尋味,值得一品再品。
瞭解歷史的都知道,《封神》的殷壽是商的末代君王紂王,而姬發則是後來取代紂王成爲天下共主的周武王。
有意思的是,電影中,姬發起初將殷壽視爲偶像,將殷壽的獨子殷郊看作最好的朋友。而殷壽呢,對獨子殷郊狠下殺手,卻會對姬發說,在所有質子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你。
可是,殷壽真的愛姬發嗎?月小牙只能說一句,我信你個鬼啊,你這糟老頭子壞得很。
要知道殷壽是個野心家。他的話語不見得有多少真心,但往往帶着目的性。
再看殷壽和姬發說那番話,是在什麼背景下?
殷壽雖然成功繼位,可君王不是獲得王位就可以高枕無憂的,他還要讓臣民信服他,擁戴他,即這個君王必須具有讓人信服的公信力才能穩坐江山。
不幸的是,殷壽不是長子,原本繼位無望,是偶然的意外才讓他登上王位,可是登基之日卻當衆出現大凶之兆。
後來四伯侯羣聚謀反,縱然決心謀反的只有南伯侯,卻也說明四伯侯爲首的八百諸侯並不真正認可殷壽繼位的合法性。
接着,姜皇后死諫,以及祖宗牌位前比干的威脅,殷壽不得不露出虛僞的真容,讓殷壽的公信力受到空前挑戰。
爲了穩住公信力,留住民心,殷壽便針對西伯侯“將死於血親之手”的預言下手,意圖用言語去蠱惑西伯侯的兒子殺死西伯侯,讓西伯侯自己先死於血親之手。
而在伯邑考已死的情況下,西伯侯姬昌唯一的血親就是姬發了。換言之,殷壽對姬發說“我最喜歡你”,不過是爲了攛掇姬發去殺死其父西伯侯。
在這樣的條件下,殷壽對姬發說喜歡,能有幾分真心?
就算在虛情裡有一點點真意,看看殷壽對兩個人的態度,也能發現這種真心,不要也罷。
還記得電影開場時死去的蘇全孝嗎?
在漫天飛雪的冀州城外,蘇全孝以死勸降站在城頭的生父蘇護,可是得到的卻是一陣無情箭羽。很明顯,蘇護在內心的信仰和兒子的性命間,捨棄了兒子。
面對比風雪還冷酷的父親,年輕的年輕的蘇全孝只能根據之前殷商與各諸侯國的約定去自盡。可畢竟還是個孩子,蘇全孝一時怯懦了,沒法對自己下手。
殷壽立即走到蘇全孝前面,一番慷慨陳詞,說蘇護不配做父親,蘇全孝是自己的兒子了。
初看這段情節時,月小牙本有一絲期待,以爲殷壽會讓蘇全孝免於一死,哪怕讓蘇全孝和其他質子一同去攻打冀州都好。
沒想到殷壽依然讓蘇全孝赴死,只是在殷壽口中,是蘇護殺死了蘇全孝。可是,蘇護捨棄了蘇全孝。但讓蘇全孝舉劍自戕的卻是殷壽。
月小牙的朋友當時就吐槽,“男人的嘴,騙人的鬼”。月小牙則想起一個前輩說的話,所謂政治家,就是用言語忽悠你去衝鋒陷陣,他則在背後坐享其成。
無論殷壽怎樣慷慨陳詞,蘇全孝年輕的生命不過是兩個政客博弈的籌碼。只是殷壽手段更高,將蘇全孝的死變成鼓舞士氣的法寶。而蘇護只能看着兒子慘死。
儘管電影中沒有交代蘇護爲什麼誓言永不朝商,但姜皇后憂心丈夫會猜忌獨子殷郊,姬昌則直接將殷壽稱爲“惡人”,南伯侯也明言造反……
這些都說明,並不是只有蘇護不認可殷壽,只是蘇護先踏出這一步。
再想想蘇護長子蘇全忠,臨死前依然不忘父志,真正的蘇妲己看到父親死後,立即心灰自盡,想來蘇護平日也是子女眼中的好父親好榜樣吧?所以他身邊的兒女纔會恪守父志。
蘇護這樣的父親,如果不是萬不得已,大概也希望能護住次子蘇全孝的命吧?只是蘇護實在有不得不反抗殷商的理由,逼得蘇護不得不捨棄兒子。
試想一下,如果轉換視角,眼看兇狠的侵略者兵臨城下,小兒子卻怯懦地喊着,父親,爲了我的性命,向侵略者投降吧。蘇護爲了心中正義而不惜大義滅親,可不是英雄的行徑?
很少有父親不希望兒子健康幸福地活着,東南伯侯爲了兒子寧願犧牲自己,西伯侯爲了姬發不得不放棄信仰。只是八百諸侯迫於殷商淫威,不得不將兒子送到殷商爲質。
殷壽自己也說,“虎毒尚不食子”,可轉頭殷壽卻能主動賜死獨子殷郊。這不是比虎狼更甚?
試想一下,殷壽連自己親生兒子的性命尚不在乎,又會多珍惜姬發的小命呢?就算姬發弒父後如願成爲殷商的太子,誰能保證他不會像上一個太子殷郊一樣,被商王賜死?
所以殷壽對姬發說喜歡,聽聽就算了。
我是元氣女文青月小牙,做娛評中的泥石流。原創不易,侵權必究。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