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林依晨 從偶像到現實,絲滑轉場

我們認識林依晨太久了,這些年看着她在影劇裡講故事,聽說着關於她又做了哪些新鮮事的新聞,也跟着她的文字讓心靈得到療愈。總是在她短暫沉寂還來不及被忘記時,一大波熱議又跟着新作來襲,《不夠善良的我們》正是這樣的時機。林依晨的性格不高調,大家早習慣了她偶爾的短暫“隱匿”。但她會像劇裡的簡慶芬那樣,通過社交媒體去了解周圍的人,“會在上面看看朋友的近況,但一般我自己的賬號不留言也不發東西,不太上癮,有時一兩個禮拜、一個月纔上去一次。”

但讀過林依晨的文字或看過她採訪發言的人都能感受到,她的表達力很強。因着她的那句“大自然是最沒有副作用的療愈所”,我們請她分享自己去過的地方,她立即開啓了“口頭寫作”模式:“我前幾年去過一趟冰島,那裡有很壯觀的冰河,那些即將融化的和正在融化當中的藍色冰晶,閃爍出令人震撼的寒光,無論是大冰山還是小冰塊,或是河口的殘冰,都不是我們以往認知中從冰箱裡取出時的樣子,那是一種非常神秘的湛藍,那深邃的藍很容易讓人的思緒沉浸其中,你會非常地放鬆,放鬆到無法停止當下的感官享受:聽着冰塊慢慢溶解碎裂的聲音,看見它們掉入河中。一切都發生得很緩慢,但又一直在發生,所以你會不停地凝視、觀察,心思也變得純粹、平靜。”

林依晨的描述很有感染力,聽君一席話,彷彿已在冰島住了七天。“一個禮拜夠了,我那時就在那裡呆了一個禮拜。其實那裡四季都不太一樣,而且南北島也有不同景觀。”她熱心補充,彷彿要通過這一番對談把大自然的療愈力分享給所有關注自己的人。“另外我也很喜歡去潛水,那種安靜的狀態和冰山帶來的又不太一樣。深深的水下光很弱,黑暗裡只能聽到氣瓶冒出氣泡的聲音,自己呼吸的聲音、心跳的聲音,還有旁邊的魚羣快速遊過的聲音。”從林依晨的描述中能聽得出她既樂於與自己相處,又擅長察覺周圍的人,她的朋友們應該很喜歡和她交換想法。

“我其實算是蠻多人的‘垃圾桶’,她們很喜歡和我傾訴。深刻點的女性話題,或是生活瑣事、八卦家常這些都兼而有之,但走心深談相對比較多些。”林依晨在自己的人生裡拿到的彷彿亦是偶像劇的劇本——像個小太陽一樣,在人生如戲的劇裡劇外,都以提供療愈能量爲己任。

《惡作劇之吻》和《我可能不會愛你》大火的那幾年,甚至連“爆劇”這個詞都還沒流行,林依晨因主演這兩部劇屢破獲獎紀錄,隨着“憑偶像劇折桂金鐘視後第一人”和“第一位二度封后女主角”的聲浪,她在偶像劇的洪流裡抓住命運的拐點衝上了事業巔峰,今年又因《不夠善良的我們》在大熱的女性困境議題裡成爲被討論的焦點。“臺劇已進入next level”的高贊評價,褒揚的不止是電視劇,林依晨也在“後偶像劇時代”裡登上了現實主義題材的新臺階。

當一代代備受矚目的女明星曆經娛樂圈的更迭變遷之後,紛紛擾擾的社媒上總會有各方聲音對她們是否能在進入新年齡段之後“轉型成功”品頭論足。這兩年林依晨的作品都偏向《不夠善良的我們》《車頂上的玄天上帝》這樣討論人生價值的現實題材,這是她爲了“轉型”故意爲之嗎?

“去爭取想要的角色類型時,因爲‘娃娃臉’而被認爲不適合詮釋嚴肅議題是從很小的時候就遭遇的事了,並不是需要轉型才面對的。而且,很多偶像劇講的故事也具有很強意義的中心思想,不是‘擺脫’偶像劇就叫做轉型,現在最大的感受是集數偏少的劇或一兩個小時的電影,可能會對細節更有追求,因爲製作的平均時長變得從容了之後,戲的品質更精緻。我們會更有時間和空間去醞釀、去發酵一個人物或故事。”

在林依晨看來,即使是當年的《惡作劇之吻》,它能成功的原因之一,也是當時的劇本加入了很多主創想表達的議題,讓故事的討論意義不僅限於愛情部分,才帶來了更深更廣的影響。即使曾經受限於自己“五官過於可愛”的形象,那時的她也並不願止步於已經取得人氣的舒適區,從未放棄努力爭取人性深刻、性格矛盾的角色。“既然是演員,應該讓觀衆看到這個世界和人性的複雜”這個她一直秉持的觀念,在早年一次次的被拒絕中變成了越挫越勇的“執念”,直至後來終於成功。

從“觀念”到“執念”,林依晨因爲多年的嚴格自律而一步步取得自己想要的成果。但之前追求完美的性格和之後努力讓人生鬆弛的嘗試,都讓“完美主義”和她的名字一起被提及時,難以界定是“力求完美才能和林依晨一樣成功”的勵志,還是“與不完美和解才能和林依晨一樣成長”的規勸。毫無疑問,“完美主義”帶給她的堅韌耐力和拼搏勇氣是她達成目標的關鍵,但也因此對自己太過“狠辣”,讓這把“雙刃劍”中不那麼人性的一面成爲她口中的“ 致命傷”,這是近年的林依晨正在慢慢調整的。

現在的她,演過了“不夠善良”的簡慶芬,能在自己的生活中包容很多“不夠善良”的人和事。“嚴格講,連我自己也‘不夠善良’。但每個人‘不夠善良’的點不一樣,只要對方不觸碰我的底線,我就可以接受,如果越線了,那就不要勉強來往。當代的女性都會有這樣的兼容能力:既可以獨處,又可以和丈夫、孩子乃至一大羣人相處——所謂的都能“混”在一起,這就是生活。”

林依晨的待播劇《同棲散策》又是一部討論男女主角歷經十年婚姻的故事,再度聯動了她的真實生活經驗,在她看來,普遍存在於“老夫老妻”間的問題是因爲“新鮮感”缺失造成的嗎?她的答案很有實操性:“交往很久的男女,如果不用心經營的話,不用走到結婚這一步,新鮮感也會漸漸缺失。所以這並非是婚姻帶來的弊端,夫妻一定要共同面對生活中的大小瑣事,制定一些短、中、長的目標,這樣就有機會時不時地去討論、去修正、去幫助彼此成爲對方最重要的支援。基本上如果雙方有‘共事’的話,這樣的模式可以經營好幾十年。如果懶於經營,可能很快就會支撐不住,也不用到十年。”在林依晨的這段總結裡,關係的問題與“婚姻”無關,也與“十年”無關,關鍵在於彼此的互動,這也是看透“不夠善良”的可包容性之後所悟之道。

也許每個歷經激情燃燒實現自我價值的人,都能像林依晨一樣,終有一天會放下對“完美主義”的堅持,不再受外界評判標準的干擾,慢慢學着擁抱鬆弛。更何況一部部作品的熱播之後,這一路走來的繁花朵朵,早已成全了她的完美主義。

林依晨:四十歲左右的女性有很多選擇,有進入家庭的,有選擇未婚單身的,這兩種情況都需要一個人能夠自處,也需要有人需要你。“怡然自得”是快樂的關鍵,我覺得這是非常難的。再來重要的是經濟上有一點底氣,我認爲至少是三個月的現金流,來保障現實生活的安全感。最後就是一個“後援系統”很重要,它可以是交情很好的朋友,也可以是爸媽或公婆,能保證在你忙不過來時,或有委屈想訴苦時,能幫上忙或單純傾聽一下,都會是快樂的關鍵。

林依晨:第一是需要在外面過夜超過7天以上的就不太考慮了;其次要看劇本,有的議題是我本來就一直想做的,那肯定會傾向選擇;最後很重要的一點是,角色要有挑戰。

林依晨:最重要的還是劇本的故事。我認爲戲劇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記錄那個時代發生的事,然後找出最值得探討的議題。至於對手演員,有默契的老搭檔當然很好,但完全沒合作過的新演員常常會給出無法預料的驚喜,有時因爲雙方不熟纔有火花碰撞出來。

林依晨:這要看用什麼樣的態度去看待這個身份,如果是怨懟或後悔,那就會很消耗。如果擺正心態,在這段親子關係當中去付出、去觀察、去學習,那就會獲得非常多的能量。

林依晨:現在大概一兩天一次,她也不會天天想要,因爲我們時間也不一定搭得上。但她主動提出的時候,家裡人就會來問我。因爲跟公婆同住,然後我媽媽也會常常過去,所以家裡有很多大人陪伴。有時一天三次,有時兩三天一次也不一定。

林依晨:黏的時候很黏,如果我出外工作幾天,回去之後就會黏着不放。但她是可黏可不黏的,跟我自己小的時候很像。

林依晨:我衣櫃裡面有很多十幾年、二十幾年的衣服,哈哈哈,這也側面證明了身材沒有變化,算是一大幸事,看上去好像省了很多買衣服的錢,但實際上並沒有,我很愛買衣服,只是喜新不厭舊。

監製:張娜

攝影:江民仕

編輯:丁冬雪

造型:布藍

化妝:紫星星

髮型:黃翊軒(Kim Huang)

藝統:宋敏

製片:尚玫Shangmei

製片助理:陳曉柔

採訪撰文:李慧

服裝助理:Yvette Chen

新媒體:平面鏡

新媒體設計:夢伊

視頻監製:豹紋兒2姐

視頻拍攝:朱家葆Bryan Chu

視頻剪輯:張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