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侖:錢是會過去的,真正讓人被記住的不是錢
封面圖 | 《天行健》劇照
1
問:
我看到一篇文章,講過去幾十年全球及中國富豪排行榜的變遷。榜單裡有一些企業家至今被傳頌,有一些人早就銷聲匿跡了。爲什麼有的有錢人會被人記住,而有一些不會?
馮侖:
錢是會過去的。自從地球上有賺錢這件事,一直到今天,真正被記住的都不是錢,而是錢和人、和事的連接。錢用來幹什麼了,錢跟什麼人發生了關係,都記着;但是到底有多少錢?不記得了。因爲貨幣本身的算賬方法、幣值是在不斷變化的。
比如當年廣州十三行的首富姓伍,今天還有多少人知道呢?他有多少錢,現在也沒人關心。但是十三行作爲一個羣體,作爲當時被特許經營對外貿易的專業商行,在經濟史上還有人一說再說。今天,十三行所有的人和錢都被大多數人遺忘了,但是這個錢跟什麼人如何連接,以什麼價值觀跟什麼人發生關係,一定會被記住。
2
問:
什麼樣的錢,錢跟什麼人連接,以什麼價值觀跟什麼人發生關係,會被記住呢?
馮侖:
我做企業三十多年了。在這三十多年裡,大概做到第15年的時候,接觸到一個詞彙,叫做「社會責任」。
要知道,口袋剛有錢時人容易興奮。那時候,大家都很興奮。我有一個朋友,特別有意思,他告訴我,他剛開始有錢的時候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呢?他掙了錢以後,怕別人知道,就和太太一起躲在一個不到10平米的屋子裡,拿個杆子把門頂上,然後把窗戶打開,讓月光照進來,兩個人在牀上數錢,一直數到天亮。這就是剛有錢時的感覺。
我們做企業做到15年的時候,認爲公司主要的成績就在於大家一起抓住機會,做好項目、完成營銷、獲取利潤。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逐漸認識到:光知道在月光下數錢叫暴發戶,只有把這個錢和別人的關係搞清楚,然後關注社區、關注員工、關注環境……這個錢才叫做善款,企業才叫好企業,最後在死的時候,纔會被別人評價爲一個好人。
我們當然希望做一個好企業。那個時候,我們不知道怎麼去做,但是我們知道了,好人和壞人、好企業和壞企業之間有一個特別簡單的分別——所謂好企業、好企業家就是能夠承擔社會責任。而這個責任,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沒事找事,把別人的事當自己的事,把自己的事不當事。
在掙錢的過程中,除了掙錢,還去管別人的很多事,就叫沒事找事。在公司的戰略、企業的願景價值觀中,把別人的事也考慮進去,這就是把別人的事變成了自己的事。然後總想着別人的事,忙忙叨叨,自己的事只好壓縮再壓縮,放到最後,這就是把自己的事不當事。
用古人的話講,就是要「公而忘私」。慢慢地,「公而忘私」也成了很多企業的戰略。最初,我們是普通的企業管理者,只關注在商業領域的經營,也可以說,那時候的我們,有事推事,把自己的事當別人的事,把別人的事不當事,這是「小我」。接着我們明白了,應該沒事找事,把別人的事當自己的事,把自己的事不當事,積極投身於社會公益事業當中,這才叫有企業社會責任。
3
問:
我是一個創業者,這幾年,公司不僅沒賺到錢,花掉的卻不少,還很缺錢,現在看,距離賺到錢並有餘力投身公益似乎還挺遙遠。您覺得,創業公司應該做好哪些事,才能距賺錢這件事更近一些?
馮侖:
作爲一家創業公司,在經過了幾年時間以後,有四件事,一定要循序漸進地完成。
第一件事,要把最基本的產品、服務做好。
做好產品、好服務靠什麼?靠人才。所以第二件事就是要有人才。有了好的人,纔能有好的產品和好的服務。
有了人才,有了好的產品和服務,會得到一個什麼結果?得到客戶滿意度的提升和客戶數量的積累與增長。這件事不斷重複,就會得到好的口碑,然後形成品牌。這是第三件事。
做好這三件事,資本纔會看上你。你才能做好第四件事——融資。
如果前三件事沒做好,沒有持續的增長能力,即使是有資本加持,拿到了錢,短期內解決了一些問題,時間長了,還是會出現一大堆你解決不了的問題,這時候資本就會覺得,它之前是看走了眼。
這幾年,有一些創業公司遇到了問題,都說沒錢。表現爲缺錢,實際上,不少都是錢以外的問題。
我知道有的公司之前已經融了10億、20億的資金,但現在還是很缺錢。錢都花到哪兒了呢?沒有花在產品、商業模式的打磨和人才培養等方面,而是花在了急速擴張上。
爲什麼着急擴張?這也是融資帶給企業的一個負面影響。因爲資本要業績,要規模,要增長,如果你拿了錢以後,爲了讓投資者滿意,爲了報表好看,頭腦一發熱,叮叮咣咣一通擴張,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你的產品、人才、組織、管理等方面跟不上,就會到處出問題,還缺錢。再趕上大環境變化,壓力就都來了。
所以,首先要做好產品、好服務,在公司內部進行人才培養、組織建設,然後通過產品和服務去積累口碑。有了這三樣之後,公司就死不了,大概率產品和服務還能火起來,然後就會有正向的現金流和利潤,這時候就有了資本,接下來無論是融資、上市,還是在資本市場上去併購別人的公司,都會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