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種電下的缺糧危機

(圖/本報系資料照)

爲加速光電裝置,內政部將於14日公告實施《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修正案(以下簡稱《新非都》),大幅鬆綁綠能土地使用規範,納入更多土地成爲「綠能發展區」,總計達1萬8155公頃,且綠能專區將以「快速通關」的方式進行審查。此舉引發學者對國土規畫失衡及審議流程過於寬鬆、專區浮濫等問題的高度憂心。

儘管內政部是國土規畫的主管機關,農委會則是認定農地的主管機關,然而,據瞭解,這項放寬非都市土地使用的修正案是由主管能源的經濟部主導;在提高綠能的「政治正確」下,諒內政部及農委會不會也不敢有異議。

根據《新非都》,經濟部公告爲「綠能發展區」的農牧、林業、養殖及國土保安等使用地,在符合「低地力」或「非養殖漁業生產區且多年停養」的條件下,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施」,且不受660平方公尺(約爲200坪)的限制,未來農地的光電覆蓋將可達70%、甚至可在農地變更後高達90%。

2016年蔡政府推動能源轉型,提出了躉購制度保價收購,光電業者大肆在每塊農地上切割出660平方公尺的土地裝置太陽光電板,造成農地分割問題嚴重,且農地上一旦有了660平方公尺的光電裝置,其他部分也無法再耕種,最終整片農地被迫棄耕。

面對光電造成農地細碎,農委會不是挺起腰桿拒絕光電入侵,反而是乾脆取消660平方公尺的限制。古有「割肉飼鷹」,農委會則是大方割地養光電,把自己的職責拋諸腦後。

爲了擴大綠電,蔡政府已大力推動「漁電共生」,多年下來,成了許多地方的惡夢。4月臺南市北門區漁電共生養殖池發生文蛤苗大量暴斃事件,造成漁民重大損失,類似事件層出不窮。日前相關政策又進一步放寬,多箇中南部農業縣市共2萬905公頃的漁塭將採取新制,光電板裝置率可達70%甚至90%,這根本等於不必養魚就可設置光電,完全是本末倒置。如今《新非都》推出農光共存,勢必會加速土地脫離農漁使用。

俄烏戰爭後,糧食危機成爲許多國家最關注的課題之一。爲此,大陸推出「退林還耕」,或稱「整改復耕」政策,以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大陸的糧食自給率約爲76%,還有如此高的危機意識,臺灣四面環海且糧食自給率僅爲31%,蔡政府卻似乎完全不在乎臺灣人是不是會捱餓的問題。

爲了「2025非核家園」中約20%的綠電,蔡政府毀了農漁用地、犧牲環境,以臺灣的糧食安全爲代價,不止禍國殃民,甚至禍延子孫,值得嗎?如果內政部執意要如期公告實施《新非都》,全民只有走上街頭跟這個政府拚了!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