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閉近2年 國定古蹟赤崁樓廣場庭院復原迎客

國定古蹟赤崁樓廣場庭院封閉近2年後復原迎客。(文化局提供/洪榮志臺南傳真)

國定古蹟赤崁樓廣場庭院封閉近2年後復原,大幅提升夜間參觀氛圍的美感。(文化局提供/洪榮志臺南傳真)

臺南市政府2016年覈定「赤崁曙光」計劃催生赤崁文化園區,原擬拆除國定古蹟赤崁樓圍牆、設置下沉式博物館,但因原本規畫的地下停車場處出土大量遺構,經古蹟審議委員現勘審查後決定回填,「5年忙碌一場空」。目前市府文化局已針對廣場庭院進行地面整平、廣場紅磚鋪設、草皮植栽補植、設施改善及夜間光環境建置等工程,讓闊別2年的庭院景觀復原,亮麗迎接旅客到訪。

市府文化局指出,赤崁樓因進行赤崁文化園區改造工程及後續考古挖掘工程,園區南側入口廣場庭園及附屬停車場封閉將近2年,近期考古挖掘工程已經告一段落,文化局也隨即積極進行廣場庭園、附屬設施及停車場的復原工作,日前已宣告完工。

文化局表示,赤崁樓廣場庭園景觀完工後,紅磚鋪面搭配大片綠意的新草皮、新植栽,動線也全新規畫,石椅與硬鋪面整平,以及夜間光環境的設置等,大幅提升整體景觀及夜間參觀氛圍的美感;停車場也已重新開放,希望所有來到臺南的旅客,在參觀赤崁樓時都能更加方便舒適,並能享受赤崁樓飛宇紅瓦、贔屭碑林及普羅民遮城棱堡遺蹟的古蹟魅力。

據瞭解,赤崁樓位居舊府城歷史核心區,當初覈定赤崁文化園區再造歷史現場時,即以赤崁樓爲中心,周邊將設都市廣場、遺址展覽場、赤崁博物館、旅客服務中心及增設地下停車場,加上改建後的成功國小也將作爲文化歷史教育特色環境,計劃涵蓋卸除圍牆、地下遺構展示等,希望讓人走進赤崁樓,就看得到「歷史」在眼前。

不料,該工程從2018年起施工,原本預計今年8月完工,但施工過程卻因大量遺構不斷出土而停工,一再延宕,經古蹟審議委員現勘審查後,決定進行「最大量化的保存」,移除不具保存價值的遺構,具保存價值的則以回填方式因應,文化局也變更設計進行復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