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美計畫再推出口管制 定期防堵中國晶片漏洞

分析師認爲中國今年可能面臨更多的晶片限制。(路透)

財經網站CNBC報導,分析師認爲,爲遏制中國晶片技術的發展,美國和荷蘭等國家今年可能對其實施更多的半導體出口限制。「晶片戰爭」一書的作者米勒指出,美國政府已經發出訊號,他們要定期堵住漏洞。

荷蘭日前阻止半導體設備商艾司摩爾(ASML)出貨部分深紫外微影設備給中國。此前,美國去年10月又進一步加嚴AI相關晶片和半導體制造設備的對中國出口限制。

TechInsights副總裁兼資深研究員哈奇森 (Dan Hutcheson)週二上CNBC的Squawk Box Asia節目時說:「美國有很多鷹派人士非常擔心中國積累軍武力量。如果推出更多限制,我不會感到驚訝,因爲我們仍處於針尖對麥芒的階段。」

北京抨擊了荷蘭政府的舉動,敦促荷蘭「堅持客觀公正的立場和市場原則」。中國商務部上週說,美國正把出口管制當作武器,並補充說,中方「高度關注美國直接干預」荷蘭公司對中國的高科技出口問題。

撰寫「晶片戰爭」一書的作者米勒(Chris Miller)1月初在CNBC的同一個節目裡說:「這進一步證明,不僅是美國政府,其他西方國家如荷蘭,也將繼續擴大對晶片製造設備和先進半導體的相關限制。」

美國去年10月禁止輝達(Nvidia)銷售專爲中國市場生產的降規版AI晶片A800和H800,那是在美國2022年8月禁止高階晶片A100和H100向中國出貨後特別開發出來的,導致Nvidia去年12月又再推出功能更弱化的中國特供版顯卡。

米勒說:「美國政府已經發出訊號,他們正計劃推出新的出口管制措施,要定期堵住漏洞。」

最新數據顯示,在美國的出口限制下,中國2023年積體電路進口跌至3494億美元,年減15.4%。

Futurum Research首席分析師紐曼(Daniel Newman)上週說:「(美國)大選在即,臺灣海峽局勢依然緊張,很難想像會有顯著放寬限制。如果有什麼的話,我認爲是進一步收緊。」

由於西方國家努力遏制中國的高科技進展,促使對岸寄希望於國內企業能自力更生。根據總部位於上海的CINNO Research,2023年上半年,中國前十大晶片設備製造商的營收年增39%。

紐曼表示:「西方確實享有短期優勢,但中國會竭盡全力確保自己不會被排除在晶片競爭之外。」

中國鋰礦主要分佈在青藏高原周邊的鹽湖,圖爲青海鹽湖公司旗下的鋰礦產區。(取材自青海鹽湖公司官網)

另據新華社報導,中國最近在四川雅江地區探得近百萬噸鋰礦,這次發現的儲量龐大,有助新能源汽車、電池產業的發展。

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被稱爲中國出口「新三樣」,金屬能源鋰都是「口糧」。自然資源部部長王廣華興奮地說:「這爲我國實現找鋰重大突破,起到了示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