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精準治療腫瘤改善率達8成 專家籲次世代基因定序納健保給付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癌症爲我國十大奪命疾病之首,健保每年給付的藥費也十分可觀。健保署今(26)日邀請國內癌症專家,召開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專家會議,對新一代基因檢測納入健保給付模式提供建言。健保署長李伯璋署長表示,癌症治療已進入精準醫療模式,倘若關鍵時機進行NGS檢測,對於醫師在幫癌友規劃治療計劃時,將會更朝向精準或個人化治療。

▲健保署召開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專家會議。(圖/記者嚴雲岑攝)

中研院院士楊泮池會前受訪時表示,未來精準醫療勢必走向精準健康,建構健康大數據平臺,成爲跨部會合作的首要項目現行次世代基因定序的檢測項目,以癌症最爲成熟,尤其是肺癌,5、6種標靶藥物都有對應的基因檢測,但患者只能逐一施作,未來如果有能一次進行全基因檢測,不僅能讓病人及早獲得適切的治療,也能減少健保重複用藥浪費

在治療癌症前施作基因定序差別有多大?楊泮池舉肺癌化療爲例,在亂槍打鳥的治療下,腫瘤改善機會僅有2成5到3成,但若使用了對應基因的標靶藥物,改善機會則可達到7、8成。而每次基因檢測都須等待1至2周,若未發現突變需套用其他藥物時,又要重新檢測,不僅曠日費時,病人的組織切片也可能會「不夠用」。

▲健保署長李伯璋(左)與中研院院士楊泮池會前接受媒體訪問。(圖/記者嚴雲岑攝)

依據健保署調查,目前市場上已有數種技術平臺可一次執行大量的基因定序分析,也有針對特定癌症或遺傳疾病開發的的基因檢測套組。然而NGS檢測因涉及昂貴儀器高度生醫技術,收費因着檢測的基因數目從數萬到數十萬元不等。

李伯璋說明,爲提供臨牀醫師診療癌友所需之必要檢測,健保署近年來加速給付多項癌症標靶藥物以及用藥前的伴隨式檢測,例如肺癌標靶藥品泰格莎與用藥前的EGFR檢測,或是癌症免疫藥物的PD-L1檢測,今日會議也盼能在兼顧健保財務研議健保給付模式,使得昂貴的藥物治療更有效益,解決臨牀上病人檢體不足的問題,又可以減輕民衆負擔。

楊泮池提到,未來次世代基因定序納入健保給付,還是要以效益爲最大考量,「假如沒有藥物,做精準選擇也沒用。」目前除了肺癌外,乳癌大腸直腸癌也有望比照該模式,讓需要進行追加治療的第三、四期癌患優先檢測,再依據結果精準投藥,減少健保不必要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