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員遺孀控F-16飛控系統出錯導致事故

F-16於1974年1月20日首次飛行。圖爲空軍F16戰機。(本報資料照片)

雖然F-16戰機享有各種航空技術盛名,特別是它是第1架採用「電傳飛控」(FBW)的飛機,也就是利用電腦輔助飛行員控制飛機。然而新技術都會遇到「磨合期」,F-16的電傳飛控也曾經造成原型機「差點」墜毀,並真的導致1名資深行員喪生,其遺孀特別收集證據,控告飛機制造商。

F-16於1974年1月20日首次飛行,那是一個「顛簸」的意外。當天,有着鮮亮紅白藍塗裝,編號01567的YF-16進行高速試滑測驗,爲兩星期後的正式飛行做準備。結果事情卻有所不同,戰機出現一系列大幅振動與彈跳,甚至飛機騰空了幾次再落回跑道上,過程中機翼與水平尾翼都出現破撞與刮擦,要是再持續下去,戰機就徹底失控了,於是飛行員歐斯特里(Phil Oestricher)決定再加動力,拉起機鼻,使得YF-16在意外中離地飛行,成就了它的意外首飛,在繞着基地飛行6分鐘後,YF-16安全降落在跑道上。雖然有些受損,但是工程師當天晚上就解決了控制系統的問題,仍然來得及到2月2日進行計劃中的首飛。

歐斯特里在事後說道,「F-16是第1架電傳飛控的飛機,所以我們希望更好地瞭解它的操控方式。」

「那天的科目只打算讓鼻輪離地,而主起落架繼續滑跑。情況有所不同,我遇到了兩個問題:首先,側傾控制太敏感,操作杆稍微左右壓就出現巨大的動作。其次,原型機的噴嘴控制接線不正確。」

從歐斯特里的證詞可知,令YF-16差點失控的癥結,就出在過於敏感的電傳飛控系統。雖然出了這樣的意外,但是美國空軍仍然選用F-16是下一代的輕型戰機,顯然美國空軍敏銳的認定,F-16的電傳飛控設計,必然是未來的主流。

事實證明,他們的預判是正確的,日後多數的飛機都改進成電傳飛控,包括原本採用機械控制的F-15、F-18與幻象2000,這些戰機的後續改進工作,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電傳飛控。

不過,電傳飛控的成功,背後有一段血淚故事。1982年11月15日,駐韓美軍飛行員哈杜維上尉(Ted Harduve)駕駛F-16A與其他4架F-16戰機進行例行訓練。哈杜維是一名資深飛行員,他以教官的身分帶領其他3架戰機在韓國山區中飛行,但是卻墜毀。

美國空軍認爲,哈杜維是因「空間迷向」而失事,也就是飛行員在大動作飛行時,感知出現差錯,又沒有注意儀器。但他的妻子珍妮特(Janet Harduvel)不能接受這種制式答案,她認爲哈杜維的飛行經驗豐富,不應出現這種失誤。她說:「你們要告訴我,他忘記如何判讀儀器,忘記他過去11年飛行中的所知所學?我完全不相信這種說法。」

接下來,珍妮特開始收集證據,發現F-16的飛控系統確實「可能故障」。1985年,珍妮特對F-16製造商-通用動力公司提起訴訟,認爲她丈夫的失事不是飛行員失誤,而是電氣設備故障。

珍妮特與律師找到幾個證據,他們聲稱,早在1979到1980年,空軍就知道了電線磨損問題,遠早於1982年的哈杜維墜機事件。事實上,通用動力對電線磨損的瞭解,大部分來自美國空軍的回報,但是他們卻未能告知空軍,電線摩損的嚴重性,導致空軍沒有采取預防措施。

他們還找到了1份通用動力的維護訓練影片,其中提到「要是不及時修復電線擦傷,後續的短路可能會導致災難性後果」。由於這部影片是在哈杜維墜機後才提供給空軍,所以珍妮特和律師認爲,通用動力公司隱瞞了電線問題的真正嚴重性。

不過,通用動力公司也提供了無可爭議的證據,表明沒有關於因擦傷引起的墜機的報告,沒有因擦傷引起的導航儀器故障的報告,也沒有關於F-16右側區域(飛行員操作杆)起火的報告。

然而,根據常識,既然美國空軍提出電線擦傷檢查的技術指令,這表明空軍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在1982年3月22日發佈的技術指令中警告說,電線擦傷可能會導致電路系統的錯誤。在其他技術指令同樣警告,未能完成這些檢查,單可能會導致電氣短路和飛機系統的失靈。

陪審團之後認同珍妮特的說法,認爲通用動力應判給原告340萬美元的損害賠償。

不過,通用動力並沒有支付這筆錢,到了1989年,美國上訴法院裁定承包商享有訴訟豁免權,推翻了先前的判決,因爲這涉及製造商還是美國政府的責任。儘管此案以通用動力公司勝訴而結案,但是美國空軍承認,哈杜維的事故,不是他的操作責任,更傾向是飛機故障。也就是說,珍妮特雖未拿到賠償,但是維護了丈夫的榮譽與服役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