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結核≠肺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肺部嚇壞人 北榮揭密籲用新名詞
非結核≠肺結核!「這種菌」也會感染肺部,北榮揭密籲用新名詞。(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非結核分枝桿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um, NTM)又稱爲環境分枝桿菌,存在於生活環境中,但不會人傳人,因此無須空氣隔離,但環境分枝桿菌進入肺部,可能引起無症狀的寄生,也可能導致肺部感染,稱爲NTM肺病。不少民衆聽聞罹患非結核分枝桿菌,誤聽成肺結核,常常因此嚇壞。
臺北榮總新竹分院胸腔內科主任邱華彥常遇到民衆將非結核誤聽成肺結核嚇壞的案例,未來此種問題將不再發生。(北榮新竹分院提供/邱立雅竹縣傳真)
竹東地區患者長輩多,胸腔科門診又要戴口罩減少傳染病感染,常常會有聽不清楚而雞同鴨講的狀況。臺北榮總新竹分院胸腔內科主任邱華彥近期告知民衆的痰液培養長出了結核菌的親戚,叫做「非(ㄈㄟ)結核分枝桿菌」,並表示不會傳染暫時不用擔心。
未料患者卻因此聽錯,急急詢問醫師:「肺(ㄈㄟˋ)結核,會傳染嗎?」邱華彥趕緊解釋不會傳染,「不是肺結核。是非結核,就是不是結核病的意思。」讓長輩更加緊張追問:「怎麼會得這個?聽說隔壁鄰居上個月得肺癌,是不是他傳給我的?」
不過未來雞同鴨講情況將不復存在,因爲NTM的中文翻譯可以採用另外一個名字「環境分枝桿菌」。經臺北榮總醫師潘聖衛閱讀衆多文獻後發現,NTM又可以稱爲環境分枝桿菌,即environmental mycobacteria,因此潘聖衛倡議改用環境分枝桿菌稱之,可以避免「結核」或是「肺結核」的名詞混淆。
邱華彥解釋,環境分枝桿菌是一種與結核病不同的菌種,它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環境中,包括土壤、自然水源以及家庭的水龍頭等地方。與結核菌不同,NTM幾乎不會人傳人,因此無需進行空氣隔離。然而,當NTM進入肺部時,它可能引起無症狀的寄生,也可能導致肺部感染,稱爲NTM肺病。
NTM肺病的症狀包括慢性咳嗽、呼吸困難、咳血、體重減輕以及全身性症狀如發燒和夜間盜汗。對於懷疑患有NTM肺病的人,肺部X光檢查是一個重要的檢查手段。若在X光上發現支氣管擴張、結節或空洞性病竈,應進行痰液的抗酸性染色抺片檢查及分枝桿菌培養。
臺灣常見的NTM菌種包括鳥型分枝桿菌、膿瘍分枝桿菌和堪薩斯分枝桿菌等,臺北榮總的NTM診治及檢驗團隊提供精準評估及個別化的治療建議,治療NTM肺病的方式包括改善免疫功能、加強呼吸道的排痰功能,以及抗生素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NTM肺病的治療通常需要長期進行,可能需要1年半以上的時間,且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藥物副作用。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和醫療團隊應密切合作,定期追蹤病情並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