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建材化身魚礁 海大、鴻海簽署產學合作備忘錄

透過海大與鴻海集團的合作,將有助於海洋珊瑚礁的覆育,達到增進生物多樣性的目的。(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識名信也教授實驗室提供(土屋考人拍攝)/張志康基隆傳真)

海大與鴻海集團簽署「永續海洋-循環資源」產學合作備忘錄,共同合作推動將廢棄建材回收再製成魚礁。(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提供/張志康基隆傳真)

珊瑚礁是海洋生態系統的重監控指標之一,爲了加速推動珊瑚礁保育相關計劃,鴻海科技集團19日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簽署了「永續海洋-循環資源」產學合作備忘錄,鴻海集團將在三年內投入新臺幣2500萬元,與海大合作推動將廢棄建材回收再製成魚礁、藻礁,覆育海底生態,並透過多項合作計劃爲臺灣的永續生態盡一份心力。

這次雙方合作項目包括了廢棄建材回收再製魚礁和藻礁、珊瑚資源調查和覆育技術開發、減碳新技術研發、海洋塑膠微粒監測與回收技術、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用於生醫領域等多項環保永續計劃。雙方從去年就已展開合作,並且透過海大的教育課程,讓鴻海的同仁及眷屬親子也共同參與永續海洋的計劃。

海大校長許泰文表示,珊瑚礁作爲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監控指標之一,亦提供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但現今已面臨生存危機。海大和鴻海的合作將能加速推動珊瑚礁保育相關計劃,例如環境生態調查、種苗繁殖與覆育等,致力於促進海底生態的復甦與發展。

鴻海科技集團發言人巫俊毅強調:「鴻海本次與臺灣海洋大學合作將以循環經濟理念爲基礎,推動環保產品、生態覆育、綠能減碳等環境永續措施,深耕綠色環保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並將透過創意DIY等手作教育,將海洋環境永續之知識種子深耕,讓大家瞭解永續海洋、維護海洋生態之重要性。」

海大與鴻海的海洋永續計劃中,其中一項就是與新北市及基隆市在地的廢建材回收廠商合作,透過有系統的回收體系,結合法國3D列印技術,將廢建材轉化成適合不同物種生存的魚礁、藻礁並投放於海中,改善海洋生物之棲息環境,達到培育生物資源,增進生物多樣性的目的。

透過這次合作,雙方都認爲將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爲覆育臺灣的海洋生態而努力,進一步落實海洋循環經濟永續發展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