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T脈衝星發現數量突破千顆,引領脈衝星領域重大突破

來源:環球網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道】11月26日,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消息,FAST脈衝星科學研討會成功舉辦,該研討會匯聚了來自國內衆多科研院所與高等院校的脈衝星領域專家學者及青年才俊。會議聚焦於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天眼(FAST)自正式開放運行四年以來,在脈衝星等多個科研領域取得的顯著成就。

FAST作爲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覆立項的重大科技項目,自投入運行以來,已在脈衝星、快速射電暴、中性氫及納赫茲引力波等領域取得了多項原創性重要成果。尤其在脈衝星領域,FAST不僅發現了最短軌道脈衝星雙星,還捕捉到了納赫茲引力波信號的初步證據,這些突破性進展無疑將FAST推向了世界領先地位。

截至2024年11月,FAST已累計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1000顆,這一數字遠超同期國際其他望遠鏡的發現總和。這些脈衝星中包含了大量的毫秒脈衝星和脈衝星雙星,極大地豐富了脈衝星的種類與數量,對於深入理解脈衝星的形成與演化過程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這些發現也爲檢驗廣義相對論、探測低頻引力波等理論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數據支持。

在研討會上,多個科研團隊分享了他們在FAST脈衝星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其中,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韓金林帶領的王綬琯巡天突擊隊,通過創新的FAST觀測模式,在銀河盤區進行了深入的脈衝星巡天,至今已發現750餘顆脈衝星,佔FAST發現總數的70%以上。此外,清華大學/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李菂團隊首創的漂移掃描多科學目標同時巡天觀測模式,也系統性地發現了208顆脈衝星,包括毫秒脈衝星、蜘蛛脈衝星等原創性成果。

不僅如此,北京大學/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李柯伽團隊在毫秒脈衝星精密測時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要進展,他們的發現將改變未來毫秒脈衝星巡天的預期。同時,新疆天文臺研究員王娜團隊在脈衝星輻射物理、形成與演化等領域也取得了顯著成果,爲揭示脈衝星的誕生機制提供了重要線索。

此外,貴州師範大學、新疆天文臺、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齊魯師範學院等科研團隊也利用FAST在脈衝星發現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與會專家對FAST取得的這些重要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並對未來FAST在脈衝星領域的研究前景充滿了期待。

未來,FAST計劃通過增加輔助天線等方式,進一步提升望遠鏡的靈敏度及空間分辨能力,以實現射電暫現源定位和綜合孔徑成像的跨越式提升。這將有助於進一步擴大脈衝星樣本,提高發現罕見天體的概率,如特殊脈衝星及脈衝星—黑洞雙星系統等,從而全面革新我們對中子星演化的認識,揭示不同類型和狀態脈衝星的物理特性,開啓強引力場中檢驗廣義相對論的新篇章。(文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