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應以控制重症數爲指標 學者曝重症清零關鍵

公衛學者表示,確診個案的監控應轉移至致死率監控,以控制重症案數爲指標。圖爲桃園機場入境旅客。(示意圖/陳麒全攝)

臺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若提升長者接種率至8成,在極低致死率的前提下,這波疫情到了4月中,重症、死亡數臨界值最低可達11人、2人。(圖取自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本週全球確診數突破4億9000萬,許多個案皆是在Omicron入侵後所產生,但由全球致死率可看出,相較Delta時期,Omicron的致死率已由千分之14.5降至千分之3.5,主要是因Omicron輕症化、疫苗的保護效益。公衛學者表示,確診個案的監控應轉移至致死率監控,以控制重症案數爲指標。依國際情況推估,臺灣羣聚感染規模只要能控制在100人以下,就能達到重症清零的目標。若提升長者接種率至8成,在極低致死率的前提下,這波疫情到了4月中,重症、死亡數臨界值最低可達11人、2人。

臺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說,全球近期除非洲以外,僅有大洋洲的發生、死亡持續攀升,但致死率仍極低,爲千分之0.9,反觀歐洲、北 美洲、南美洲及亞洲,雖然確診個案數下降,致死率仍有千分之2~6。以英國Omicron感染、住院、重症及死亡資料建立的模型推估,在感染個案中,有87%會自然康復,13%會進展到非致命性肺炎,其中 6.1%進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進展到ARDS者,有78.1%會康復,21.9%會死亡。

亞太地區中,疫苗施打率不足的香港,致死率達千分之6.87、重症率千分之31.2,而追加劑施打率不如預期的日本重症率爲千分之9.1、致死率爲千分之2。南韓、紐西蘭重症、致死率較低,前者重症率千分之4.5、致死率千分之0.88,後者重症率僅爲千分之2,致死率則爲千分之0.45。

陳秀熙表示,面對Omicron輕症化,臺灣對疫情的監視指標也須有所改變,應逐漸由監控確診個案轉爲重症及死亡個案。若利用低致死率的南韓、極低致死率的紐西蘭實證資料推論,臺灣在無提升疫苗施打率之下,到4月中的重症臨界值爲40人,死亡臨界值爲9人。若提升2成疫苗覆蓋率,依照南韓經驗推估,重症臨界值將降至27人,死亡臨界值則下降至6人。若以紐西蘭的嚴格標準推估,則重症及死亡臨界值更低,將降至14、3人。

陳秀熙表示,南韓疫情多集中在60歲以上長者,其中又以80歲以上居多,臺灣除整體疫苗提升至2成,若再採優質化疫苗策略,優先提升65歲以上長者的追加劑施打率至8成,更可降低重症及死亡臨界值,依南韓資料推估,可分別減至之21、5人,依紐西蘭實證資料推估則是11人、2人。

爲有效避免重症及死亡,陳秀熙也表示,確診個案數仍須控制在一定範圍內,根據英國、南韓經驗推估,若每個羣聚感染確診人數控制在100人以下,就可達到重症清零。以婚宴會館羣聚感染爲例,在第1波感染後,民衆可能回到各自居住的縣市,導致第2、第3波感染,但若利用NPI、疫苗保護力阻斷感染,讓確診數控制在100以下,就不會產生重症及死亡個案。

陳秀熙表示,臺灣需要新常態生活、有效控制的雙贏策略,建議提供Novavax疫苗進行給未施打2劑疫苗的長者接種。若家戶內有未施打2劑疫苗者,居隔檢疫應採集中檢疫,而不建議居家隔離。對於小於65歲未施打2劑者相關的社交活動,則應由衛生當局予以適當規範。針對八大行業及移工等無法實施口罩及社交距離埸的場合,除要求疫苗施打之外,也應定期進行抗原及抗體快篩監測,而超過300人以上的大型羣聚,應以管理規範加強施打追加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