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寬陸配入籍 是否衝擊健保?薛瑞元:需評估

衛福部部長薛瑞元說,縮短陸配申請國籍年限議題,這不限於陸配個人,後續依親相關規定也可能改變,對健保有何衝擊?「須收集相關數據,精算後再行評估」。本報資料照片

立法院國民黨團擬推動法案,讓陸配取得我國國籍年限比照外配,從六年縮短至四年,引發部分醫界人士憂心,恐增加健保財務負擔。衛福部長薛瑞元昨表示,縮短陸配申請國籍年限,相關影響不限於陸配個人,後續依親規定也可能改變。對健保有何衝擊,需蒐集相關數據,經過精算後,再行評估。

陸配目前申請我國籍須先依親停留四年,加上長期居留二年,纔可取得我國籍。取得國籍後,陸配父母依親在臺停留爲一至三個月,可以延期,若年滿七十歲以上,可申請定居,每年爲六十人。相關規則,外配一體適用。

健保法規定,不論是否取得我國籍,陸配或其親友如要投保健保,需在臺灣連續住滿六個月。薛瑞元說,這不是隻看六個月的規定,而是縮短陸配申請國籍的時間後,陸配依親來臺的人可能增加,對健保的影響需要評估。

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說,「陸配年齡相對年輕,醫療需求相對少,但可依親對象複雜,是否影響健保財務,將着手精算。」

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表示,若僅討論陸配取得國籍年限議題相對單純,健保可以脫鉤討論。取得我國身分證的陸配,大多年齡不大,對健保影響不大,陸配家人跟着來臺依親,確實有使用健保可能性,但現行沒有健保身分的外國人需採自費就醫,不至於增加健保、醫院負擔。

臺灣醫院協會董事長李飛鵬表示,就看國民黨團的提案及配套內容,站在醫師考量,基於人道角度,只要有人在臺灣生病、在醫院就醫,就應幫他們看病。

至於臺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施景中持反對意見,他認爲,健保資源已捉襟見肘,放寬陸配入籍年限,使用健保者變多,除會擠壓健保資源,也恐帶來國安疑慮,改變選民結構,「這必須從長計議,不可以蠻幹。」

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陸配人數不多、年紀較輕,以醫療利用率來看,與陸生一樣,對健保資源不會造成影響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