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萊豬沒過關 蘇偉碩:美方可加大施壓力道

民間反瘦肉精聯盟表示,未來學校機關等採購萊豬的限制,會不會因爲公投沒過就被取消,值得社會持續關注。圖爲臺北市小學營養午餐。(本報資料照片)

反萊豬公投未過關,醫師蘇偉碩批評,政府爲克服食安疑慮,用了許多方法,例如註明加工來源、限制學生、軍警消、受刑人不能使用,但這些方案都被美國都提到世界貿易組織(WTO)關切,如今反萊豬公投沒有過關,等於美方可以加大施壓力道。

臺灣18日舉行四大公投,國際媒體也相當關注,《路透社》指出,臺灣主要反對黨國民黨將這次公投塑造爲對蔡英文政府的不信任投票,但結果四項公投都沒過關,這對國民黨來說是一次重大挫敗。BBC中文網更指出,四項公投中,食安、能源議題的背後隱含着中美臺政治角力,而分析認爲,這次公投對民進黨是一次考驗,當中涉及美國萊豬進口的提案,亦可能影響臺美關係。《朝日新聞》認爲,既然這次四大公投都沒過,福島食品輸臺解禁已露出曙光,以便臺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

美國在臺協會官員表示:「我們會持續與臺灣針對影響美國食品與農產品出口的議題尋求建設性的互動,如同我們在雙邊貿易中其他所有項目ㄧ樣。」

蘇偉碩指出,政府接連打出國安牌、經貿牌再到股市牌,以及民進黨中央對各地下達的政治動員,都影響到民衆投票取向,他悲觀認爲,臺灣未來難再用公投來校正政府施政,民衆對政府制約只能迴歸到選舉與罷免,公投的意義消失。

蘇偉碩強調,美豬與美牛不一樣,美牛進口大多是生鮮牛肉、牛排,美豬則是內臟、做成加工品等,標示將有困難,此外,即使有標示供民衆選擇,最終也會淪爲有經濟能力者能避開,萊豬流向弱勢、勞工與外食階級,造成健康不平等。

民間反瘦肉精聯盟發言人李建誠表示,對這次公投的開票結果感到可惜,如果只討論食安會很簡單,相信國人基於健康都有共識,但操作成反美豬、反美、破壞臺美關係,導致社會恐懼,宣傳過程充滿政治考量,模糊了焦點。

李建誠也點出,未來學校機關等採購萊豬的限制,會不會因爲公投沒過就被取消,值得社會持續關注。

民衆自保的方式,李建誠建議採買市場的溫體豬與國產豬,目前看來對豬農也沒有衝擊,但會不會時間久了、社會漸漸忘記防備,進口豬肉、豬內臟比例就高起來?過去萊牛的經驗也是如此,政策過了進口量就提升,因此他對未來並不樂觀。

消基會檢驗長凌永健則呼籲,政府應在萊豬標示方面更下功夫,中央、地方對於標示有許多不同,應該做統一化的規範,讓民衆一眼就能辨識,知道自己買的是什麼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