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風暴來襲 陸醫藥多場學術會議延期 代表帶「資料」進醫院被抓

陸醫藥界反腐風暴來襲,多場學術會議延期,醫藥代表帶「資料」進醫院被抓現形。(澎湃新聞)

大陸醫藥領域反腐正駛向深水區。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隨着近期監管部門連續多次表達對醫療反腐的行動和決心,中國醫藥反腐風暴再次升級: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全國已有至少155位醫院院長、書記被查,數量已超過去年全年的2倍。隨着醫藥反腐力度持續加大,全行業風聲鶴唳。藥企緊急召集業務員培訓推廣合規內容,多場學術會議延期或取消。

多常學術會議延期或取消 醫藥代表:因爲反腐「非常頭疼」

據《證券時報》報導,隨着全行業、全鏈條反腐行動的深入,近期已有多場學術會議延期或取消。

原計劃於8月6日舉辦的太原市醫學會病理專業委員會第十屆病理學術會議暨中華醫學會病理分會胸部學組腫瘤病理診斷學習班,於8月3日宣佈延期舉辦,原因是「受客觀因素影響」。

此外,原定於8月12至13日在廣州越秀國際會議中心召開的「2023華南腔內影像及功能學高峰論壇暨CCEC·花城影秀」也宣佈延期舉辦,官方表示原因是「由於時間衝突」。

儘管會議延期的原因各異,但業界大都認爲與此次反腐行動有關。

8月2日,浙江省醫學會學術部發布了一份關於延期召開「2023年浙江省醫學會骨科學學術會議」的通知,稱由於杭州亞運會保障,原定於8月10至12日召開的會議將延期。但由於杭州亞運會開始時間爲9月下旬,與此次會議時間還有一段距離,因此業內人士對此理由存在不同解讀。

從以往通報的商業賄賂案件細節來看,藥企通過舉辦學術會議,存在以會議贊助費、專家講課費、培訓費等方式爲行賄披上「合法外衣」的情形。

此外,據《第一財經》引述一些醫藥代表表示,醫院紀委現在緊盯醫藥代表。「還是可以進醫院見客戶,但是電腦、手機等設備是不敢帶進去了,生怕會被沒收。」有醫藥代表表示,「近期有人帶着『資料』進醫院見客戶,結果被抓了現形,相關產品全部被停了。」

還有一名醫藥代表表示,最近因爲反腐「非常頭疼」。「一天之內3位客戶取消參會。」

學術推廣或暗藏貓膩 送完禮還要「好好招待」醫生

據《新京報》援引Wind數據指出,醫藥(中信)成份項下460家上市公司(剔除4家退市公司),2022年銷售費用共計約3397.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5%。對於醫藥企業而言,新品推出後的學術推廣,成爲快速打開市場的關鍵。這也使得「學術推廣費」在藥企的市場推廣費用構成中保持較高的佔比。

這背後,學術推廣成爲衆多藥企保持銷售額增長的關鍵。與此同時,鉅額市場推廣費中也可能暗藏「貓膩」。近期,上交所在《上交所發行上市審覈動態》中指出,醫療企業銷售費用佔營業收入比例往往較高,銷售推廣活動的真實性、合規性頗受市場關注,銷售推廣費往往存在名目複雜、類別多樣、可能用於隱性支出等問題,一直是審覈關注的重點。

醫法匯創始人張勇律師分析,醫藥企業研發新藥週期較長,產品上市後銷量無法保證,因此存在研發風險。面對這種風險,許多企業寧願投入營銷費用去維護關係,也不願將錢投入研發。張勇指出,這種現象不利於打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企業不重視藥品質量和研發,而是把過多的精力投入到營銷甚至是違法犯罪,這影響了其他正規企業的經營,造成『劣幣驅逐良幣』。」

目前多個學術會議宣佈暫停,中共黨媒《人民日報》引述北京市鑫諾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展曙光分析,這與新一輪的反腐行動相關,有部分藥企之所以熱衷舉辦醫療學術會議,主要是出於擴大藥品知名度及影響力的目的。「凡是開會時有講座講他們的產品的,還有禮品相送。會後的活動,還能讓醫藥代表好好招待一下醫生。這就讓學術會議變味了。」

展曙光表示,盯緊醫藥代表,獲益方開始承擔相應的責任,就會倒逼着醫藥生產企業,加強對自己醫藥代表的管理,規範整體銷售行爲,當銷售方沒有很大動力去做這件事時,醫療領域的腐敗行爲就會減少。

一位外企的醫藥代表表示,「現在各項舉措對醫藥代表都提出了高要求及嚴管,這會使整個行業更加規範,如果以後醫藥代表行業就拼學術、拼產品,不去承擔任何銷售指標,行業前景可能會更好一些。」